
應對敏捷。《管子·大匡》:“ 隰朋 聰明捷給,可令為東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夫 絳侯 、 東陽侯 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斅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 唐 韓愈 《董公行狀》:“公氣仁,語若不能出口,及當事,乃更疎亮捷給。”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二》:“竊窺今政要之官,知車馬、服飾、言詞捷給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捷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核心含義
指應對敏捷、口才流利,強調在言語或行動上的快速反應能力。例如《管子·大匡》中提到“隰朋聰明捷給”,即形容其思維和言辭敏捷。
構詞解析
古籍引用
多用于描述曆史人物的才能,如《史記》中批評啬夫“利口捷給”,指其能言善辯但缺乏深度。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書面或學術讨論,例如:“他言辭捷給,辯論中總能搶占先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管子》《史記》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7、8)。
捷給(jié gě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及(又),拆分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2畫。
捷給是一個新造的詞語,是由“捷”這個字和“給”這個字組合而成。捷作為動詞,意為快速、迅捷,給作為動詞,意為傳遞、給予。因此,捷給的意思是迅速地給予,即快速傳遞。
在繁體字中,“捷”保持不變,而“給”則寫作「給」。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捷給這個詞可以用其他字來表達。例如,用“促贈”來表示捷給的意思,其中“促”意為迅速,贈則意為贈送。
他捷給了我一句獎勵,讓我非常感激。
我捷給你一份禮物以表達我的謝意。
- 捷速:迅速、快捷的速度。
- 給予:給予、傳遞。
- 捷徑:迅速到達目的地的方法。
迅速、快捷、立刻
遲緩、慢悠悠、延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