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柔的意思、屈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柔的解釋

曲意柔順。 漢 劉向 《列女傳·柳下惠妻》:“屈柔從容,不強察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屈柔”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需從單字本義及曆史語用中解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記載“屈”本指彎曲肢體,引申為降服、妥協,如《左傳·宣公十二年》“甯我薄人,無人薄我”杜預注“言甯使薄屈於人”;“柔”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木曲直也”,段玉裁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後衍生出溫順、不剛硬之意。

二字組合的“屈柔”可作兩種解讀:

  1. 物理形态層面:指物體兼具彎曲與柔韌雙重特性,如《考工記》“揉輈欲弧而無折”鄭玄注描述的弓轅制作工藝,需達到剛柔相濟的狀态。
  2. 性格特質層面:形容人在堅持原則時采取迂回策略,如《禮記·儒行》“柔而不撓”孔穎達疏所指的“性和柔而心不可屈”,這種特質在《戰國策》記載的縱橫家外交辭令中多有體現。

需注意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注釋及訓诂學研究,現代使用多局限于學術讨論。研究該詞時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及上海古籍出版社《說文解字注》等權威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屈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屈柔指曲意柔順,即在面對壓力或權威時,通過妥協、順應而非對抗的方式應對。它強調在逆境中保持柔軟、靈活的态度,既有“屈服”的被動性,也包含“柔韌”的適應性。

  2. 出處與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劉向的《列女傳·柳下惠妻》:“屈柔從容,不強察兮”,描述柳下惠之妻以柔順從容的姿态處世,不強行苛察。另在《韓詩薛君章句》中也有提及,形容德才兼備者的進退有度。

  3. 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 中性偏消極:多用于描述因外界壓力而違背本意的順從,如“屈柔從俗”。
    • 特定褒義語境:若強調靈活應對而非懦弱,則帶有智慧色彩,例如形容“手掌屈柔自如”表現虔誠祈求。
  4. 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委曲求全、柔若無骨
    • 反義詞:甯折不彎、剛正不阿
  5. 例句參考

    • 古例:“屈柔從容,不強察兮”(《列女傳》)。
    • 今用:“他屈柔處世,化解了矛盾”。

提示: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既可體現生存智慧,也可能暗含妥協性,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别人正在浏覽...

吧嗒巴子杯盤狼藉本位編民層層疊疊長工絺句繪章寵妾辭伏從公搗臼短縮頓錫薾敝豐茂風木豐施雰虹幹爹工字梁滾動賀啟鴻烈诘曉進門盞酒瓿糾聽卷席拒逆開腳老學亂董董論叙每當美玉無瑕男盜女娼潘将軍情理羣伍渠首熱窩兒容成三頌善感設變射師識荊恨晚失鞚獅子搏兔數表疏徹水貂馊點子踏浪讨貳淘潠魏彊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