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火的意思、禀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火的解釋

承受火的鍛煉。 南朝 齊 謝朓 《齊雩祭歌》之五:“稟火自高明,毓金挺剛克。”《舊唐書·音樂志三》:“毓金為體,稟火成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禀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和傳統語境綜合理解:

  1. 單字釋義

    禀(bǐng):本義指賜予谷物,引申為承受、賦予的自然特質(《說文解字》:"禀,賜谷也")。

    火:五行之一,象征熱能、躁動、升發的屬性(《尚書·洪範》:"火曰炎上")。

  2. 合成詞義

    禀火指人體先天承受的火屬性能量,是中醫體質學的重要概念。它描述個體與生俱來的生理特質中,火元素偏盛的狀态,表現為:

    • 體質特征:陽氣亢盛,易出現面赤、口幹、畏熱等症
    • 性格傾向:性急易怒,精力旺盛(《黃帝内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論火形之人)。
  3. 中醫語境特指

    在《黃帝内經》理論體系中,"禀火"與五行體質分類直接關聯:

    "火形之人... 其為人赤色,廣䏖,銳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顔,急心"(《靈樞·陰陽二十五人》)。

    清代醫家張璐在《張氏醫通》進一步闡釋:"禀火多者,其人性躁而急" 。

  4. 現代應用延伸

    當代中醫體質學将"火性體質"歸納為:基礎代謝率高、易發炎症、耐寒不耐熱等生理特點,為個性化養生提供理論依據(參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标準)。


權威參考文獻:

  1. 《黃帝内經·靈樞》(戰國至西漢)
  2. 張璐《張氏醫通》(清·1695年)
  3.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

網絡擴展解釋

“禀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承受火的鍛煉”,常用于古代詩文或文獻中,具有特定的文化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古籍引用

3.文化隱喻

4.現代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4等來源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八字眉便戶徧儛補天手成都沖舉丑時冬年節嚲懶扼制豐貂風風魔魔風裘風絮蜂蟻宮婦拱廊宮亭湖搆精關政皓锷黑不溜偢瓠子歌解究峻整靠幫牢膳臘酎伶官傳序鸾坡蠻幹忙刼蒙保冥無末德翩翩起舞辟地起覇箧匮切字輕薄無行勤納入幕社人師術率由舊章碎浪台室鬀度鐵道兵畏閃餧食文冊五洋雜貨下交閑接顯說邪慢西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