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慰問的意思、慰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慰問的解釋

[extend one's regards to] 安慰問候

慰問電

慰問災民

詳細解釋

安慰問候。《後漢書·宋均傳》:“ 均 自扶輿詣闕謝恩,帝使中黃門慰問,因留養疾。” 唐 李德裕 《遣王會等安撫回鹘制》:“宜令左金吾衛大将軍兼禦史大夫 王會 持節充安撫大使,宗正少卿兼禦史中丞 李師偃 充副使,專往慰問。” 明 劉基 《送田生歸鄉》詩:“老翁愛英俊,慰問至日夕。”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二章:“師長順交通壕走着,一面同戰士們握手,一面進行親切的慰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慰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一、基本定義

“慰問”指通過言語或行動對他人表達關心、安慰和問候,尤其針對處于困難、疾病、災禍等情境中的對象,旨在給予心理慰藉和支持。其核心由“慰”(安撫情緒)和“問”(主動關切)兩部分構成。

二、曆史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宋均傳》:“均自扶輿詣阙謝恩,帝使中黃門慰問,因留養疾。”唐代李德裕的《遣王會等安撫回鹘制》中也有使用,表明其作為官方關懷行為的傳統。

三、使用場合與形式

  1. 適用對象:通常用于上級對下級、組織對個人或群體(如慰問受災群衆、軍烈屬),體現社會關懷。
  2. 表達方式:
    • 精神層面:口頭安慰、慰問信、電話問候等;
    • 物質層面:贈送資金、物品等實際幫助。

四、目的與意義

  1. 功能目标:鼓舞士氣、解決實際困難、展現組織形象;
  2. 社會價值:傳遞人際關愛,促進社會和諧,體現道德責任。

五、注意事項

平級或私人場景中多用“看望”而非“慰問”,後者隱含身份差異或正式關懷性質。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唐代诏令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慰問

慰問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表示對受到不幸或困難的人或群體表示關切、安慰或支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慰問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言,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慰問一詞源于古代漢語,由“慰”和“問”兩個字組成。其中,“慰”表示安撫,心懷安慰;“問”表示詢問,表達關切和詢問的意思。結合在一起,慰問意味着對他人的心靈撫慰和關切。

繁體

繁體字“慰問”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指慰問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慰問寫法可能不同,但其意思相同。例如,在《莊子》一書中,“慰問”寫作“慰問”。在《荀子》一書中,則以“慰”字為主,“問”字寫作“問”。不同的書籍和時代,有時會采用稍有差異的字形。

例句

1. 在地震後,政府派出一支慰問團前往受災地區。

2. 我們應該給予那些失去親人的人們慰問和支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慰問信、慰問電話、慰問品

近義詞:安慰、關懷、慰藉

反義詞:責備、冷漠、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