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式的意思、檢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式的解釋

法式。《荀子·儒效》:“禮者,人主之所以為羣臣寸尺尋丈檢式也。”《淮南子·主術訓》:“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故令行於天下。” 章炳麟 《訄書·學蠱》:“夫 程 朱 雖未竟竘眇,猶審己求是,誇不若修,無尋常文墨檢式不若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檢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n shì,其核心含義為法式、規範或制度,主要用于形容對人或事物的嚴格審查與約束。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法式與規範
    源自古代文獻,指統治者或制度制定的标準,如《荀子·儒效》中提到“禮者,人主之所以為羣臣寸尺尋丈檢式也”,意為禮制是君主用來規範群臣行為的準則。
    在《淮南子·主術訓》中進一步強調:“人主之立法,先自為檢式儀表”,說明制定規範需以身作則。

  2. 引申為審查與檢驗
    現代用法中可引申為對事物的嚴格核查,如查字典解釋為“對人或事物進行嚴格的審查、檢驗”,強調嚴謹性。


構成與關聯


使用場景

  1. 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禮法制度,如章炳麟《訄書·學蠱》中用“文墨檢式”指代文章的标準。
  2. 現代語境:可借喻對流程、行為的規範要求,例如:“項目需符合安全檢式”。

權威來源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淮南子》等原著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檢式的意思

“檢式”一詞的意思是審查、核對事物的方法或标準。用于形容對事物進行仔細檢查、審視和鑒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檢式”的部首是“牛”,總筆畫數為8。

來源

“檢式”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字,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最早見于《韓非子·五蠹》:“諸侯之所以行志者,必先使之察其檢式。”它描述了當時統治者核對國家政策、掌控事務的重要性。

繁體

在繁體字中,“檢式”被寫作“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使用篆書、隸書等多種字體書寫漢字,所以“檢式”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篆書和隸書的變體較多,目前并沒有找到确切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許多公司都設置了嚴格的質量檢式程式,以确保産品符合标準。

2. 在法院對證據進行檢式後,辯護律師提出了質疑。

3. 我們需要對這項研究的方法和數據進行仔細的檢式。

組詞

檢查、檢驗、标準、核對、審查

近義詞

審查、核對、鑒定

反義詞

隨意、不核對、不審查、不檢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