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检式的意思、检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检式的解释

法式。《荀子·儒效》:“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羣臣寸尺寻丈检式也。”《淮南子·主术训》:“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於天下。” 章炳麟 《訄书·学蛊》:“夫 程 朱 虽未竟竘眇,犹审己求是,夸不若修,无寻常文墨检式不若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检式"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检"和"式"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法度、规范或用以查验、衡量的标准。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字义解析

  1. 检:
    • 本义:书匣上的标签或封题(《说文解字》:“检,书署也”),引申为约束、查验、法度。如《孟子·梁惠王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即指约束、制止。
    • 核心义:规范行为的标准或查验手段。
  2. 式:
    • 本义:法度、规矩(《说文解字》:“式,法也”)。如《诗经·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式"即榜样、准则。
    • 核心义:可遵循的典范或制度。

二、复合词“检式”的释义

"检式"作为复合词,融合了"检"的约束查验与"式"的法度规范双重含义,具体包括:

  1. 法度与规范:
    • 指社会行为或制度的准则。如《汉书·贾谊传》"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虽未直用"检式",但"法程"与之义近,体现制度性规范。
  2. 查验与衡量的标准:
    • 指用于审核、考察事物的依据。如《周礼》中"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式法"即查验祭品的标准,与"检式"功能相通。

三、文献用例与权威参考

  1. 古代法典中的“检式”:
    • 唐代律法文献常以"检式"指法律条文或执行标准。如《唐律疏议·户婚》"违者,以违令论",疏议强调需依"检式"(法定格式)处理文书,违者定罪(参考: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2. 礼仪制度中的规范:
    • 《礼记·月令》"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度程"即"检式"的具体化,指检验器物规格的准则(参考: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四、现代汉语中的延伸

现代汉语中,"检式"一词虽不常用,但其概念仍存于以下领域:

  1. 法律与制度:
    • 如"检验标准""审计范式"等术语,继承"检式"的核心理念。
  2. 文化批评:
    • 用于指代衡量文化作品价值的框架,如"道德检式""美学检式"(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参考文献

  1. 许慎(汉),《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班固(汉),《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3. 长孙无忌(唐),《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
  4.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5.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检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ǎn shì,其核心含义为法式、规范或制度,主要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的严格审查与约束。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1. 法式与规范
    源自古代文献,指统治者或制度制定的标准,如《荀子·儒效》中提到“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羣臣寸尺寻丈检式也”,意为礼制是君主用来规范群臣行为的准则。
    在《淮南子·主术训》中进一步强调:“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说明制定规范需以身作则。

  2. 引申为审查与检验
    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对事物的严格核查,如查字典解释为“对人或事物进行严格的审查、检验”,强调严谨性。


构成与关联


使用场景

  1. 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礼法制度,如章炳麟《訄书·学蛊》中用“文墨检式”指代文章的标准。
  2. 现代语境:可借喻对流程、行为的规范要求,例如:“项目需符合安全检式”。

权威来源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荀子》《淮南子》等原著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比勘不夷朝霭沉沉逞心如意痴妒除命出一头词穷理极从略村獠打簧表大椒耽延点射恩寄尔后二拇指罚俸法坛缝罅府守改过从善骭疡歌星共穗公座鹳鹊顾脸孤生换个儿江鱏家头房子桀出孑居开镰考测奎阁来朝捞摝流红六尚沦坏眉梢妙婧猊炉逆向霈洽前倨后卑秦牢洒兵神天时历手牓涕涶项城闲唠险忮鰕须吸哩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