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糊的意思、黏糊的詳細解釋
黏糊的解釋
(1).形容東西黏稠。如:這糯米粥挺黏糊,很好喝。
(2).形容人行動不爽利,精神不振。如:你幹活别老那麼黏糊。
詞語分解
- 黏的解釋 黏 á 像膠或糨糊的性質:黏性。黏液。黏土。黏米。 筆畫數:; 部首:黍; 筆順編號:
- 糊的解釋 糊 ū 塗抹或粘合使封閉起來:糊了一層泥。 糊 ú 粘合,塗附:裱糊。糊牆。糊窗戶。 粥類:糊口。 〔糊塗〕a.不明事理;認識模糊混亂,如“他太糊糊了”;b.内容混亂的,如“糊糊賬”。 同“煳”。
網絡擴展解釋
“黏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分為兩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形容物體黏稠
含義:指物質具有濃稠、粘附的特性,常見于描述液體或半流體狀态。
例子:
- 食物類:如“糯米粥熬得挺黏糊”,“大米粥加白薯又黏糊又好吃”。
- 其他物體:如雨後泥地“一片黏糊”,或手上沾滿糨子的狀态。
二、形容人的行為或狀态
含義:描述人行動遲緩、精神不振,或性格優柔寡斷。
例子:
- 行為方面:如“他平時做事很黏糊,這次卻利索得很”。
- 精神狀态:如“幹活别老那麼黏糊”,“别看他平時黏糊,有事時比誰都利索”。
補充說明
- 發音:拼音為nián hú(或口語中讀輕聲nián hu)。
- 英文對應:可譯為 sticky(黏稠)或 lethargic(行動遲緩)。
- 常見混用:在口語中可能被寫作“粘糊”,但“黏”更符合規範用法。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黏糊
黏糊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粘濕而黏稠的樣子。該詞可以拆分為黏(粘)和糊(糊)兩個部分。
黏字的部首是糸(纟),是由兩個筆畫組成,可以看作由絲線和結構構成,表示與線一樣易于黏附。而糊字的部首是米(糸),也是由兩個筆畫組成,表示含有黏性的糊狀物體。
《黏糊》一詞源于《莊子·徐無鬼》:“黏糊各拘其處,終身又終老。”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黏糊的繁體字為黏黏糊(黏字重複),表示更加強調黏稠的程度。
以下是一些例句:
- 他把手指浸泡在黏糊的果醬中。
- 這些果凍糖硬了以後會變得黏糊起來。
- 牆壁上有一層黏糊的物質,讓人摸起來很不舒服。
以下是一些與黏糊相關的詞語:
- 組詞:黏糊糊、黏糊塗、黏糊糊的。
- 近義詞:粘稠、粘液。
- 反義詞:幹燥、爽滑。
綜上所述,《黏糊》是指粘濕而黏稠的物質,源于古代的《莊子》。它的部首分别是糸和米,拆分為黏和糊兩個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其繁體字為黏黏糊。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描述一些黏性物質、液體或物體表面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