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扇的别名。 宋 陶穀 《清異錄·器具》:“ 商山 館中窗頰上有八句詩雲:‘浄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不知何人作,是帚與扇明矣。”
“涼友”是漢語中扇子的别稱,這一名稱源于古代文人雅士對器物拟人化的雅趣表達。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涼友”由“涼”(清涼)和“友”(朋友)組成,字面意為“帶來清涼的朋友”,形象地描述了扇子在夏日驅暑納涼的功能。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陶穀《清異錄·器具》記載的一首題詩:“淨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詩中“淨君”指掃帚,“涼友”即扇子,兩者通過拟人化手法表現清潔與納涼的作用。
功能與文化内涵
扇子通過加速空氣流動促進汗液蒸發,達到降溫效果。古人将其視為“友”,既體現實用價值,也賦予器物情感色彩,反映了傳統生活美學中對日常用品的詩意化命名習慣。
相關拓展
古代扇子還有“搖風”“仁風”等雅稱,如《西京雜記》記載趙飛燕用“雲母屏風、琉璃屏風”與“七華扇”納涼,可見扇子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器物别稱的文化背景,可查閱《清異錄》等文獻。
《涼友》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意思是“涼爽的朋友”或“喜歡涼快的夥伴”。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夏天時喜歡一起尋找清涼的夥伴。
《涼友》的兩個漢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冫”和“又”,其中“冫”為冰的偏旁部首,表示與冰或冷相關的含義;“又”為手的偏旁部首,表示握住或接觸的動作。
兩個漢字的筆畫分别是“6”和“2”,總共是8畫。
《涼友》這個詞出自晚清作家曹禺的小說《地老天荒》。在小說中,涼友指的是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他們在炎熱的夏天一起尋找涼爽的地方避暑。
繁體字“涼友”也是指同樣的含義。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有一些變化。例如,古代的《涼友》可能會寫作“涼友”或“涼夭”,但意思和現在的寫法相同。
1. 夏天的時候,涼友們經常一起去山裡遊泳。
2. 我們是涼友,喜歡一起尋找夏天最涼爽的地方。
涼快、友誼、熱情、夏天、遊泳等。
涼爽的伴侶、夏日夥伴、追尋清涼的朋友等。
炎熱的敵人、酷熱的孤獨者、尋找炙熱的夏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