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爵的意思、本爵的詳細解釋
本爵的解釋
原來的爵位。《公羊傳·襄公十五年》“ 劉夏 者何?以邑氏也” 漢 何休 注:“諸侯入為天子大夫,不得氏國稱本爵,故以所受采邑稱子。”《南史·荀伯子傳》:“故太保 衛 瓘 本爵 菑陽縣公 ,既被橫禍,乃進第秩,加贈 蘭陵 。”《書·微子之命》“作微子之命” 唐 孔穎達 疏:“傳言復其位者,以其自縛為囚,釋之使從本爵復其卿大夫之位。”
詞語分解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 爵的解釋 爵 é 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 君主國家貴族封號(中國古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官爵。爵祿(爵位和俸祿)。爵士。 古同“雀”。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本爵”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主要含義為“原來的爵位”,常見于古代文獻和制度描述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 詞義:指某人原有的爵位,尤其用于描述因官職變動或身份轉換後需恢複原有爵位的情況。
- 讀音:běn jué(拼音),注音符號為ㄅㄣˇ ㄐㄩㄝˊ。
二、出處與用例
-
《公羊傳》注疏
漢代何休在注解《公羊傳·襄公十五年》時提到,諸侯若進入朝廷擔任天子的大夫,不可繼續以原國名作為氏(家族稱號),而需以受封的采邑名稱替代,此時“本爵”即指其原有的爵位。
-
《南史》記載
例如衛瓘(西晉太保)原爵為菑陽縣公,後因變故被追贈更高爵位,但仍需提及“本爵”以明确其原有身份。
三、用法與背景
- 適用場景:多用于古代官員職位升降、封賞或貶谪時,強調其最初的爵位等級。
- 制度背景:古代爵位制度中,爵位與封地、氏名等緊密相關,“本爵”的表述體現了對原有身份的尊重或恢複需求。
四、其他說明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中。
- 與“本”相關:“本”字在詞中強調根源性,與“末”相對,引申為“原有”“最初”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公羊傳》《南史》等古籍,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本爵(běn jué)一詞拆分部首為本(běn)和爵(jué),筆畫分别為五畫和十五畫。本爵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是一個古老而有趣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本爵的寫法仍然相同,沒有任何變化。然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本爵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也在不斷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以展示本爵這個詞的使用方式:
"他是一位本爵的紳士,總是彬彬有禮且富于修養。"
本爵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本爵地(指本團體或個人所屬的領域),本爵聲望(指某人的聲望或名望)等等。而與本爵相近義的詞彙可以包括貴族、爵位等,而與本爵相反義的詞彙可能是普通人、平民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很願意繼續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