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四部經論的合稱。即《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按,《百論》系 提婆 著,另三論均系 龍樹 所著。 唐 道宣 《續高僧傳·義6*解二·昙鸾》:“内外經籍,具陶文理,而於‘四論’佛性,彌所窮研。”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四論漢語 快速查詢。
“四論”是佛教術語,指四部重要的經論合稱,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四論包括《中觀論》《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其中《百論》由古印度佛教哲學家提婆(Āryadeva)所著,其餘三論均為龍樹(Nāgārjuna)所著。這四部論典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核心經典,主要闡述“空性”思想。
曆史背景與影響
唐代高僧道宣在《續高僧傳》中提到,昙鸾法師曾深入研究四論及佛性理論,可見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四論對漢傳佛教的義理發展,尤其是三論宗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次要含義
在非佛教語境中,“四論”偶爾被引申為“四種不同的觀點”(如所述),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四論的具體哲學思想,可參考《中觀論疏》《大智度論》等注疏文獻。
《四論》是一個詞語,意指讨論某一問題時所進行的四種推理方式或論證方法。
《四論》的拆分部首是“言”,拼音為“yan”,也可以稱為“言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十筆。
《四論》起源于中國古代學術著作,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辯證思維中。
《四論》的繁體字為「四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例如,舊時寫作「四論」「四論」的時候,「言」字的上部會與下部結合得更緊密,形狀略有不同。
1.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我們應該運用《四論》的方法進行推理。
2. 他通過《四論》徹底分析了這個議題,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
3. 學習《四論》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
組詞:辯論、讨論、論證。
近義詞:推理、辯證、論斷。
反義詞:一論、二論、三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