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髡剔的意思、髡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髡剔的解釋

亦作“髠薙”。謂剃去頭發。《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愛姪微愆,髡剔謝罪。”《後漢書·馮鲂傳》:“ 襃 等聞帝至,皆自髡剔,負鈇鑕,将其衆請罪。” 李賢 注:“謂剃去髮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曾 左 之師,摧陷 洪氏 ,復從髠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髡剔”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刑罰制度,指剃去犯人頭發和鬓須的懲戒手段,屬“五刑”中較輕的肉刑。該詞由“髡”(剃發)與“剔”(刮除)兩個動作組成,常見于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典中。其核心含義包含三方面:

  1. 身份貶損性

    剃發行為突破“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禮教傳統,《周禮·秋官》記載“髡者使守積”,通過破壞身體完整性達到精神羞辱效果。髡刑者需戴特制刑具“鉗”标識身份,形成視覺警示(《漢書·刑法志》)。

  2. 刑級遞進體系

    漢代律令将髡刑分為四等:髡鉗(剃發戴鐵圈)、完刑(僅剃鬓須)、耐刑(保留頭發僅剃須)、髡剔(全剃發須),對應不同罪責(《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

  3. 社會隔離功能

    《晉書·刑法志》載髡刑者需服築城、舂米等勞役,發式特征使其無法混迹市井,形成物理與精神雙重隔離。至北朝時期逐漸被笞刑替代,唐律正式廢除(《唐律疏議·名例篇》)。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标注為曆史學術語,現代漢語已無實際使用,僅存于古典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髡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釋:

1. 基本含義
“髡剔”指剃去頭發,作為古代的一種刑罰或羞辱手段。其核心意義是通過破壞身體發膚(古人視頭發為重要部分)來達到懲戒或貶低的目的。

2. 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3. 現代用法與演變
現代漢語中,“髡剔”多用于比喻嚴厲懲罰或公開羞辱的行為,而非字面剃發。例如章炳麟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以“髠薙”描述對舊制度的清除。

4. 相關延伸
需注意與“刬剔”(意為删除、剔除)區分,後者側重抽象概念的去除,如文獻修訂(參考,但用戶問題未涉及此詞,僅作提示)。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罰體系或具體文獻案例,可查閱《後漢書》等史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睹奔走相告比劃補白本不伏慘絕人寰毚欲超籍差殊陳寶凼子洞蕩蠹蟫飛堶鳳毛麟角幹莫宮姝國際貿易好懷徽車會送呼噪進望擊軋局趣靠手口裡曠肰喇叭褲老家路世謀結木渠芝年貨旁訟骈趾飄飄欲仙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谔谔讓逸競勞榮褒繩外手心霜鱗樹基豎議俗名探手桃花癸水韬蓄體當鐵鹞同日而語枉口拔舌慰恤烏紗相磨祥琴消絶戲蝶遊蜂亵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