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議論辨。 元 戴良 《吳原伯哀辭序》:“有疑則進而質之父師,退而與其弟 沉 私相講辨。”
“講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ng biàn,其核心含義是讨論、辨析和辨别是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講辨”指通過讨論和辨析來明辨是非、分辨真僞,強調理性思考和判斷的重要性。例如在複雜情境中,需通過深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結論。
古籍引用
元代戴良的《吳原伯哀辭序》中提到:“有疑則進而質之父師,退而與其弟沉私相講辨。” 這裡的“講辨”指私下讨論并辨析疑問。
使用場景
與“辨”字的關聯
“辨”本義為區分、判别(如“辨别”“明辨是非”),而“講辨”結合了“讨論”與“辨析”的雙重動作,體現通過交流深化理解的過程。
“講辨”不僅是一種語言交流方式,更是一種理性思維方法,適用于學術、倫理等需深度分析的場景。
講辨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進行辨析或解說”。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其中“講”表示向人們解說或說話的意思,“辨”表示辨析或辨别的意思。
講辨這個詞的部首是言,意味着與言語相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1,分别是“讠”部4畫,而“辨”部7畫。
講辨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相對較少,主要出現在一些較為正式或文學性質的場合。在繁體字中,“講辨”分别寫作“講辨”。
在古代漢字中,講辨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講的意思可以用“警”來替代,而辨可以寫作“復”或“覍”。
1. 我們需要講辨這個問題的各個方面,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斷。
2. 他非常善于講辨複雜的概念,讓人一目了然。
3. 這本書是一部對曆史事件進行全面講辨的著作。
1. 講解:解說或解釋。
2. 辯論:就某個問題或觀點展開辯論。
3. 辨析:辨别事物之間的區别或差異。
1. 論述
2. 說明
3. 解說
1. 聽從
2. 接受
3. 盲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