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語的意思、古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語的解釋

(1) [archaism]

(2) 古代的詞語

書中個别古語加了注釋

(3) 已廢棄或舊式的措詞、習語

(4) [old saying]∶古話

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

詳細解釋

(1).指古代流傳下來的格言警句。《漢書·韓安國傳》:“是以古之人君謀事必就祖,發政占古語,重作事也。”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古語有之:‘白頭如新,傾蓋若舊。’”《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真真‘十啞九聾’,古語不謬!” 葉聖陶 《多收了三五鬥》:“‘谷賤傷農’的古語,成為都市間報上的時行标題。”

(2).古代語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别,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 宋 蘇轼 《病中夜讀朱博士詩》詩:“古語多妙寄,可識不可誇。”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經》:“世人好用古語而不詳其文義,若此類者極多。”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 章太炎 ﹞曾說《山海經》上‘其州在尾上’的‘州’是女性生6*6*器。這古語至今還留存在 廣東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古語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古語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文化解析

一、基本定義

古語,又稱“古話”或“古代漢語”,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固定詞語、諺語或經典語句。《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古代的語言文字,或指流傳久遠而有固定形式的語句”。例如《論語》《詩經》中的語句,均屬典型古語。

二、分類與形式

  1. 成語:四字結構的固定短語,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劍”,多源自曆史典故或經典文獻。
  2. 諺語與格言:反映生活經驗或哲理的短句,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常見于民間口頭傳播。
  3. 經典摘錄:直接引用古籍原文,如《孟子》中“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多用于文學或學術領域。

三、語言演變特征

古語在語音、詞彙、語法上與現代漢語存在差異。例如,古語中單音節詞占主導(如“行”代指“走”),且保留入聲等古音調(參考王力《古代漢語》研究)。

四、文化價值與傳承

古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曆史、哲學及倫理觀念。如“厚德載物”出自《周易》,體現傳統道德觀;《詩經》中的“蒹葭蒼蒼”成為文學意象原型。其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語義誤解。

五、現代應用與考據

當代語言學者強調古語的規範性考釋。例如“七月流火”原指天文現象,現代常被誤用于形容炎熱,需依據《爾雅》《說文解字》等工具書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古語”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詞語
    指曆史上使用、現代已不常見的詞彙或表達方式。例如《漢書》中提到的“發政占古語”,即通過古代詞彙來解讀政策。

  2. 古話/格言
    指代流傳至今的諺語、警句或哲理短句,如“滿招損,謙受益”“白頭如新,傾蓋若舊”等。


二、具體分類


三、語言特點

古語多具有凝練性和文化象征性,例如“醴”(甜酒)、“踬仆”(跌倒)等詞彙在文言文中常見,現代漢語中則被更通俗的表達替代。


四、應用場景

如需更多古語案例,可參考《漢書》《莊子》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暴着迸瀑布魯塞爾澄幽出竅鹾課大面兒上淡菜誕日調心地掌櫃鬥筐凡臣房卧放煙幕彈飛羅面分量割遣夠勁兒涵洞河右纥支支候聽皇駕壺觞虎跳峽較著機輪糾合之衆極遠汲直龍蹲率遵眠牛密議難蔭生南雍内目辟耳普門巧黠青黳黥劓忍可上封身窮水仙操書社肆虐鎖子骨停蓄渟蓄同考頭足願纨褲宛宛先嚴小兒宵餘遐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