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已的意思、未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已的解釋

不止;未畢。《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韓愈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正當窮冬寒未已,借問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彥 《蓦山溪·大石》詞:“落日媚 滄洲 ,泛一棹、夷猶未已。” 明 劉基 《漫成》詩之二:“一寸愁心千萬裡,不見行人應未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二人喜其詞緻,談至月上未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未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未已”讀作wèi yǐ,意為不止、未完成,表示事情尚未結束或仍在持續。例如: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表達:常見于古詩詞或文言文,如周邦彥詞“夷猶未已”(猶豫未止)。
  2. 現代引申:可比喻問題未解決,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禍根不除,災難不止)。
  3. 日常描述:如“談話至月上未已”,表示對話持續到月亮升起仍未結束。

四、例句參考

“未已”既可用于具體事物(如自然現象、事件進程),也可抽象表達問題未解決或情感未平息,兼具文學性與實用性。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語詞典》或古詩文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未已:意思和來源

《未已》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未"字是由"木"和"末"兩個部首組成,代表着時間的開始或未來;"已"字則是由"子"和"己"兩個部首組成,表示着已經結束或過去。

所以,《未已》意味着尚未開始的過去,或是将來已經結束。它給人一種時間和空間交疊的感覺,具有一定的哲學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
- 未:木(mu,意為木材)+ 末(mo,意為末端)
- 已:子(zi,意為兒子)+ 己(ji,意為自己)

拆分筆畫:
- 未:4畫(木:4畫, 末:1畫)
- 已:3畫(子:3畫, 己:3畫)

繁體字

《未已》的繁體字為「未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未已》的古體字是「末已,末巳」,與現代的形象有所區别。

例句

1. 我們不要為過去的事情糾結,未已發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

2. 盡管尚未開始,但我們相信未來的努力将會未已付出。

組詞

1. 未來:時間的起點或尚未發生的事情。

2. 已往:已經過去的時間或事情。

3. 未知:尚未被了解或知曉的事物。

4. 以往:過去的時間或事情。

近義詞

1. 未曾:沒有發生過或體驗過的事情。

2. 未始:還沒有開始或起初。

反義詞

已終:已經結束或徹底完成的事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