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離;隔離。 南朝 梁 何遜 《贈諸遊舊》詩:“新知雖已樂,舊愛盡暌違。” 唐 姚合 《寄陝府内兄郭冏端公》詩:“暌違逾十年,一會豁素誠。” 明 沉鲸 《雙珠記·從軍别意》:“自古功名當壯歲,東西何用惜暌違!”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我遠客他鄉,把這些都暌違了……這且不必管他!”
“暌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í wéi,主要表示分離、别離 的含義,常見于書面語或文學表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别離或隔離
差失或違背(古義)
文獻溯源
現代應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相關詞彙(如“暌别”“暌離”),可參考、3、7的擴展内容。
《暌違》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久未見面”、“相隔很久不見”的意思。當兩個人因為種種原因長時間沒有見面或者聯繫,人們便會形容為“暌違”。這個詞語帶有一種期盼和思念的情感。
《暌違》由兩個漢字組成:暌和違。其中,暌的部首是心字旁,讀音為“dūn(dūn)”,總共有11個筆畫。
違的部首是辶(辶是一個漢字的偏旁,表示有關于行走或者行動的意思),讀音為“wéi(wéi)”,總共有8個筆畫。
《暌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離騷》一書,在這本古代文學作品中,有一句:“客舍靡所寄,夢中墜其懸。”(客棧不再是前住的地方,夢裡也不能再相見。)其中“夢中墜其懸”一句的意思可以對應到“暌違”,形容“長時間沒有見面,像是一個夢中墜落的感覺。”
在繁體字中,暌違的寫法保持不變,沒有變化。
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古代的寫法略有不同。暌的古代寫法是懅,表現了“憂愁”、“思慮”的意思。而違的古代寫法是偉,表示“背離”、“違背”的意思。
他們暌違多年,相見時痛苦交加。
這段時間的暌違,讓他們更加珍惜彼此的相處。
組詞:暌違不見、暌違多時、暌違已久。
近義詞:隔絕、失聯、失陪。
反義詞:頻繁交往、常聯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