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稱自己的住處。《水浒傳》第五一回:“久别尊顔,常切思想,今日緣何經過賤處?”
“賤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拼音為jiàn chǔ,常見于古典文學或傳統謙辭中。例如《水浒傳》第五一回:“久别尊顔,常切思想,今日緣何經過賤處?”()此處的“賤處”是說話者對自己住所的謙稱,表達對對方的尊重。
部分來源提到“賤處”可引申為形容社會地位低下或遭遇不公的處境,拼音為jiàn chù。例如形容某人因身份卑微而處境艱難,但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且權威性較高的來源(如漢典)未收錄此義項。
建議在實際使用中以第一種解釋(謙稱住處)為準,注意區分發音(chǔ/chù)及語境。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浒傳》等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賤處》一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或事物處于低劣、卑微或輕視的地位。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身份或地位的低下。
《賤處》由部首貝(貝財物)和處(138)組成,共有11畫。
《賤處》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貶義。在古代社會,貴賤是社會等級的重要标志,賤處指的是低等、卑微的地位。
對於《賤處》的繁體字寫法有兩種:「賤處」和「賤處」。
在古代的漢字中,賤字的寫法稍有不同。舊時的寫法是「賤」,它由「賣」和「龶」兩個部分組成。這種寫法強調了賤字與販賣、奴役等相關聯。
1. 他的品行卑鄙,總是處于賤處。
2. 在這個公司,他一直被人賤視,真令人可悲。
3. 那個家夥自以為名利雙收,卻不知道自己早已淪落到了賤處。
1. 賤民
2. 賤賣
3. 賤妾
4. 賤人
5. 賤色
1. 卑賤
2. 卑微
3. 低賤
4. 下賤
5. 渺小
1. 尊貴
2. 高貴
3. 光榮
4. 崇高
5. 尊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