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圖志的意思、圖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圖志的解釋

附有地圖的地志書。如 唐 李吉甫 有《元和郡縣圖志》、 清 魏源 有《海國圖志》。 宋 陳亮 《重建紫霄觀記》:“考其圖志,皆缺裂不全。” 清 林則徐 《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臣甫經到省,於各處島澳口門,尚未親歷,現在檢閲圖志,先與督撫臣在省互相講求。”


同“ 圖志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 海州 東海縣 西北,有二古墓,圖誌謂之 黃兒墓 。”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 門山 之公署,舊有 三老堂 ……意所謂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圖誌而無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圖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傳統定義
    指附有地圖的地志書,結合圖像與文字記錄地理、曆史等信息。例如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和清代魏源的《海國圖志》,均以地圖與文字并重的形式呈現地方風貌。

  2.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可擴展為通過圖像(如攝影、圖解)與文字結合的方式記錄事物,例如攝影展、專題圖冊等。


二、結構特點

  1. 圖文比例
    傳統圖志通常采用“一圖一經”的體例,即地圖與文字相輔相成,内容占比均衡。例如《元和郡縣圖志》中,地圖與文字共同構成完整的地理信息體系。

  2. 與方志的區别
    方志以文字為主,圖為輔(如宋代《元豐九域志》僅3卷為圖),而圖志更強調圖文并重。


三、曆史實例

  1. 代表性著作

    • 唐代《元和郡縣圖志》:中國現存最早的全國性地理總志,記錄州縣沿革、山川物産等。
    • 清代《海國圖志》:魏源編纂,系統介紹西方地理與科技,推動近代思想啟蒙。
  2. 應用場景
    古代官員常參考圖志處理政務,如林則徐在洋務中曾查閱圖志以制定策略。


四、其他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著作内容,可參考《海國圖志》《元和郡縣圖志》等原文或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圖志》的意思

《圖志》是指以圖表形式記錄事物的書籍或材料,用來傳播知識和展示事物的特點和狀态。這種形式常見于地理、曆史、志書等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圖志》的拆分部首是⺶(走),共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圖志》一詞源于古代漢字,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圖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圖志」的寫法較為簡單,沒有複雜的結構變化。隻是在現代簡化字中,筆畫數量和部首順序發生了變化。

例句

1. 這本《圖志》詳盡地記錄了這片土地的地形和資源分布。

2. 學生們利用《圖志》進行地理學習,對世界各地的地理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組詞

- 圖書:指以圖表或文字形式記錄知識的書籍。

- 志書:指以記述事物或探索某一領域為主題的書籍。

近義詞

- 圖譜:指以圖形化的方式記錄和描述某一領域的全貌。

- 地志:指以圖表形式詳細介紹地理特征、曆史沿革等的書籍。

反義詞

- 口述:指通過口頭語言傳達信息,而不使用圖表或文字記錄。

- 文志:指以文字記錄事物特征和情況的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