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哀茕的意思、哀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哀茕的解釋

亦作“ 哀焭 ”。憂傷孤獨。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哀焭靡識,越在繦緥。”《陳書·後主紀》:“朕以哀煢,融膺寶歷,若涉巨川,罔知攸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哀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文學色彩的複合詞,由“哀”與“茕”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框架,“哀”本義為悲痛、悲傷,如《詩經·小雅》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茕”則指孤獨無依的狀态,《左傳·哀公十六年》有“茕茕餘在疚”之例。二字組合後,“哀茕”多用于形容個體承受喪親之痛時兼具悲恸與孤寂的雙重情感狀态,如晉代潘嶽《寡婦賦》中“顧影兮哀茕”的表述,既體現喪偶之痛,又暗含形單影隻的凄涼感。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下的抒情表達。

(注:由于“哀茕”屬于古漢語詞彙,權威線上詞典未單獨收錄該詞條,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對“哀”“茕”的獨立解釋及古典文獻中的組合運用綜合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哀茕”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讀音為āi qióng,意為憂傷孤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構成

    • “哀”:本義為悲痛、悲傷,如“哀鴻遍野”;
    • “茕”:指孤獨無依的狀态,如“茕茕孑立”。
      兩字組合強化了情感上的孤寂與哀傷。
  2. 文獻用例

    • 三國時期嵇康《幽憤詩》中寫道:“哀焭靡識,越在繦緥”(),描述幼年失去依靠的悲苦;
    • 《陳書·後主紀》亦用“哀煢”表達帝王面對國事的憂思()。
  3.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其近義詞如“孤寂”“悲戚”更常見。

提示: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哀疚愛麗舍宮阿郍膀光八姨誖眊貶辭飙騰兵府不問三七二十一操矛入室寸兵德馨雕被翻黃倒皂改絃易轍戆頭戆腦根力弓服光赤淨杆骨骼肌歸璧鬼鬼魆魆貴巧詭制還摯诙語囫囵竹檢束蛟蛕家蚊計出無奈金鸂鶒九寺赍運君主曠滞老虎頭上撲蒼蠅老陰樂婦摩觸排長耙耧上先少君射姑山升霞柿蒂使能試守收視返聽四溢通直偷期湍濑頽玉外寬内深萬緒千端武略洗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