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楩楠 ”。
“楩枏”是“楩楠”的異體寫法,指兩種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珍貴樹木。具體解釋如下:
楩(pián):
指黃楩木,古代用于建築或制作器具的優質木材。其木質堅硬,常與楠木并稱,如《墨子》記載“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
枏(nán):
同“楠”,即楠木,屬樟科常綠喬木,木質細密芳香,是古代宮殿、家具的頂級用材,如《本草綱目》稱“楠木生南方,幹甚端偉,高者十餘丈”。
組合含義:
“楩枏”合稱時,泛指兩種名貴木材,常比喻傑出人才或珍貴事物。例如《淮南子》用“楩楠豫章之生”形容棟梁之材的生長過程。
(注:若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文獻出處,可查閱《說文解字》《古代名木考》等典籍。)
楩枏(péi fén)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木和木,共有11個筆畫。它是由繁簡體都存在的字,表示着相同的意思。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木蟲——楩蟲。楩蟲是一種被賦予神性的存在,形态像樹林中的木頭,具有超凡的智慧。楩蟲每隔七年才會焚化重生,所以被賦予了長壽的寓意,因此這個字也有着長壽、健康、幸福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楩的寫法稍微有些不同,它的結構中有一個“棟”字在兩邊,這也像是兩根木頭的形态。而枏的繁體字形表現得更為固實,加重了木頭的質感。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楩的古字寫法形如“烕”,由于字體演變,它取了現在的寫法。相對應的,枏的古字寫法則是“縷”,音為féi,後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楩枏的例句:
1. 他的祖父已經過百歲,長壽的秘訣就是每天早晨都在庭院裡呼吸新鮮的楩枏之氣。
2. 這家飯店的菜肴都是用楩枏所做的木制器皿盛放,給人一種純樸的感覺。
其他與楩枏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楩木(péi mù)、楩林(péi lín)、楩蟲(péi chóng)
近義詞:楊木(yáng mù)、樹木(shù mù)、木材(mù cái)
反義詞:石頭(shí tou)、水泥(shuǐ ní)
楩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長壽、健康、幸福。它的部首是木,共有11個筆畫。在古代,楩的寫法為“烕”,枏的寫法為“縷”。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楩蟲,一種被賦予神性的木蟲。與楩枏相關的詞語有楩木、楩林、楩蟲等。它的近義詞包括楊木、樹木、木材,反義詞為石頭、水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