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圓制作可與之相契合的榫頭。比喻說話辦事須從實際出發。《楚辭·離騷》:“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脩以葅醢。”《淮南子·人間訓》:“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聖人量鑿而正枘。” 唐 楊炯 《卧讀書架賦》:“從繩運斤,義且得於方正;量枘製鑿,術仍取於縱橫。”
“量鑿正枘”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比喻說話或辦事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強調準确衡量、契合實際的重要性。
成語以木工工藝為喻:
適用于強調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語境,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楚辭》《淮南子》等典籍。
《量鑿正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根據事實來判斷或者評價。鑿和枘是古代木工所用的工具,鑿表示鑿孔,枘表示鑿凹。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真實情況與事實的嚴密對應關系。
《量鑿正枘》的首部分是“量”字,拆分部首為“人”,總共有4畫;次部分是“鑿”字,拆分部首為“凵”,總共有5畫;末部分是“正”字,拆分部首為“止”,總共5畫;最後一個部分是“枘”字,拆分部首為“木”,總共有8畫。
《量鑿正枘》這個成語源于《論語·述而第十》:“量鑿之枘。” 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言論,表達的是人們應該根據事實與真相進行評判,不要憑空臆斷。繁體字的寫法是「量鑿正枘」。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些不同。《量鑿正枘》在古代常常寫作「量礱正枘」,這是因為當時的字形與現代不同。這也是漢字發展演變的一個體現。
他作出的決定是經過量鑿正枘的,十分公正。
類似意思的組詞有“思悟真理”、“根據實際”、“辨明事實”。
近義詞:憑據事實、以實事求是。
反義詞:胡思亂想、憑空臆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