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上流淌的雨水。《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豐注溢脩霤,潢潦浸階除。” 張銑 注:“潢潦,雨水流於地者。”潢,一本作“ 黃 ”。 唐 元稹 《書異》詩:“洶湧潢潦濁,噴薄鲸鯢腥。” 明 顧鼎臣 《憫雨》詩:“街市潢潦集,淺深可方舟。”
“潢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áng liáo(注音:ㄏㄨㄤˊ ㄌㄧㄠˊ),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可參考《文選》《元稹集》等文獻。
潢潦(huáng liá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水波激蕩的樣子,特指大雨傾盆或者江河湖海泛濫時水勢洶湧澎湃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潢潦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水(氵),右邊的部首是堯(曳)。根據《康熙字典》,潢潦的總筆畫數是23畫。
來源:潢潦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中州生潢潦,劇天地兇。”在這裡,潢潦被用來形容哲人中州(黃帝)衍化造化的景象,表達了大自然的磅礴恢弘。
繁體:潢潦的繁體字為潢灠。雖然繁體字書寫方式不同,但其含義和讀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潢潦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舉例而言,隋唐時期的字典《急就篇》中,潢字的寫法為“黃+㣺”,而潦字的寫法為“耒+滈”,其意思可理解為水因泛濫而形成潮水。
例句:暴雨過後,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潢潦,道路被洪水沖毀,住戶被迫疏散。
組詞:洶潢(水勢洶湧)、潦倒(陷入困境)、潦草(書寫草率)、潦倒無助(生活無依)、潦倒衰敗(境地糟糕)。
近義詞:泛濫、泰半、澎湃、洪水。
反義詞:平靜、沉寂、停歇、幹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