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粗惡的飯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風雨蕭條,衡門暫留,黃虀白飯度春秋。”亦作“ 黃虀淡飯 ”。《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房德 日常不過黃虀淡飯,尚且自不全,間或覓得些酒肉,也不能勾趁心醉飽。”《白雪遺音·八角鼓·雪映竹窗》:“嘆寒儒,紅爐缺炭冷難當,無奈何,拆了竹籬煎茶湯,黃虀淡飯且充腸。”
“黃虀白飯”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粗劣、簡單的飯食,形容生活極度貧困,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
明代戲曲《金蓮記·焚券》:
“風雨蕭條,衡門暫留,黃虀白飯度春秋。”
(描寫清貧環境下以粗茶淡飯度日)。
《醒世恒言》:
“房德日常不過黃虀淡飯,尚且自不全。”
(“黃虀淡飯”為同義表達,進一步印證其貧困含義)。
該成語通過具象化描寫,生動反映了古代底層人民的生活困境,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以烘托人物境遇或社會背景。需注意“虀”與“齑”為異體字,部分文獻寫作“黃齑白飯”,含義相同。
黃虀白飯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忽視了更重要的事情。下面我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黃虀白飯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黃、虀、白、飯。其中黃的部首是艸,虀的部首是虍,白的部首是白,飯的部首是食。
黃的筆畫數為9,虀的筆畫數為9,白的筆畫數為5,飯的筆畫數為8。
黃虀白飯源自中國古代,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其原文為“使人淫樂終日,以黃虀白飯為務。”意味着大宛族被蒙恬征服後,陷入享樂淫逸的生活。
繁體字黃虀白飯的寫法是黃虀白飯。
在古時候,漢字黃的寫法為黃,虀的寫法為黽,白的寫法為白,飯的寫法為飯。
他整天沉迷于黃虀白飯,完全忽視了家庭和事業。
黃昏、黃金、虀眼、白紙、飯菜。
貪圖享樂、飲食無度。
節制、有所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