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俎的意思、高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俎的解釋

放在高桌上的砧闆。一說,指供瞭望用的車上的高台。《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為高俎,置 太公 其上,告 漢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 裴駰 集解:“ 如淳 曰:‘高俎,幾之上。’ 李奇 曰:‘軍中巢櫓方面,人謂之俎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高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和古代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詞義解析 “高”指位置或等級的上端,“俎”本義為古代祭祀、宴飨時陳置牲體的禮器,形似幾案。《說文解字》釋“俎”為“禮俎也”,《辭源》注其形制“有四足,兩端有柄”。二字組合後,“高俎”特指形制加高或陳設位置高于常态的祭祀禮器,常見于宗廟、社稷等莊重場合,體現對祭祀對象的尊崇。

2. 結構與用途 據《周禮·天官》記載,不同等級的祭祀需使用特定形制的俎,其中“房俎”“椇俎”等形制均有高度規制。漢代鄭玄注《禮記》時提及“大夫士俎形制,其高當齊于神位”,佐證高度與禮儀規格的對應關系。高俎多用于陳列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備)等高級祭品,其加高的足部設計既便于禮官操作,也強化了祭祀的視覺莊嚴性。

3. 曆史演變 先秦典籍中“高俎”一詞尚未形成固定搭配,但《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其“坐”通“座”,實指置于高位之俎,可視為該概念的早期實踐。至唐宋時期,隨着禮制發展,《大唐開元禮》《政和五禮新儀》等典籍中已明确出現“高俎”作為禮器分類的記載,成為國家祭祀體系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網絡版;《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高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主要解釋,具體需結合語境判斷:

  1. 高桌上的砧闆
    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時放置祭品、食物的高架案闆。例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為高俎,置太公其上”,以此威脅劉邦投降。此處“高俎”即指架高的砧闆,暗含烹殺之意。

  2. 車上的瞭望高台
    另一種說法認為,“高俎”是古代戰車上用于瞭望的高台,類似軍事設施中的觀察點。這一解釋多見于古代文獻注釋,如裴骃《史記集解》引李奇注稱其為“軍中巢橹方面”。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段落進一步分析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飽滿便體冰島兵寇才名糙米沉勇宸劄斥棄持循惙頓東陵侯端下多如牛毛渎田二指繁阜放橫方任逢累負妒府解格布歌唱詭俗轟傳黃綿襖子黃支護封回植建軍谏郎角招饑匮寂蔑衿裾窘局酒話箘簵狂想履蹻蜜口劍腹拗捩拍塞騎夫清慮青唐士籍失鞚始遷祖首富水儡司令天機不可洩漏童阜退休金王慎中衛布僞荊卿文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