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俎的意思、高俎的詳細解釋
高俎的解釋
放在高桌上的砧闆。一說,指供瞭望用的車上的高台。《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 ﹞為高俎,置 太公 其上,告 漢王 曰:‘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 。’” 裴駰 集解:“ 如淳 曰:‘高俎,幾之上。’ 李奇 曰:‘軍中巢櫓方面,人謂之俎也。’”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俎的解釋 俎 ǔ 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崇奉)。 切肉或切菜時墊在下面的砧闆:刀俎(刀和砧闆)。 姓。 筆畫數:; 部首: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高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主要解釋,具體需結合語境判斷:
-
高桌上的砧闆
指古代祭祀或宴飨時放置祭品、食物的高架案闆。例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為高俎,置太公其上”,以此威脅劉邦投降。此處“高俎”即指架高的砧闆,暗含烹殺之意。
-
車上的瞭望高台
另一種說法認為,“高俎”是古代戰車上用于瞭望的高台,類似軍事設施中的觀察點。這一解釋多見于古代文獻注釋,如裴骃《史記集解》引李奇注稱其為“軍中巢橹方面”。
補充說明:
- 現代語境中,“高俎”偶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對自身要求苛刻(如提及),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衍生義。
- 該詞生僻,常見于曆史典籍或學術讨論,日常使用較少。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段落進一步分析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俎(gāo zǔ)是指古代供奉在祭祀儀式中的一種器物,通常是用木頭制成的高腳桌子。本文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來介紹《高俎》這個詞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高俎》的拆分部首是“高”,它的五筆筆畫是十一畫。
來源和繁體:
《高俎》這個詞源于《詩經·魯頌·高俎》中的一句詩句:“皇之不回,宜緻于魏。”其中“魏”指的就是高俎的意思。現代繁體字的書寫是「高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字形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古籍文字記載,古時候《高俎》的寫法是「高祖」。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發生了變化,逐漸演變成現代的「高俎」。
例句:
1. 在古代宗法社會,高俎是祭祀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物。
2. 這座古城保存着許多用來供奉高俎的祭祀場所。
組詞:
高賢(gāo xián)、高爵(gāo jué)、俎禮(zǔ lǐ)、祭俎(jì zǔ)等。
近義詞:
祭壇、祭器、犧牲台等。
反義詞:
平台、低壇、犧牲座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