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包的意思、草包的詳細解釋
草包的解釋
(1) [straw bag;straw sack]∶類似麻包大小的草制袋子
(2) [good-for-nothing;blockhead;idiot]∶裝滿草的包。比喻無能之輩
詳細解釋
(1).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說話行動莽撞粗魯的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勳戚·魏公徐鵬舉》:“其為守備時,值振武營兵變,為亂卒呼為草包,狼狽而走。” 清 李漁 《意中緣·返棹》:“草包飯包,忽然榮耀,時高運高,説來堪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可是, 洪承疇 和 孫傳庭 不是草包,咱們能想到的他們也會想到。”
(2).用草等編成的包袋。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包的解釋 包 ā 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裝。包餃子。 包好了的東西:郵包。背(坕 )包。 裝東西的袋:書包。皮包。 容納在内,總括在一起:包括。包舉(總括)。包容。包涵。包羅萬象。無所不包。 總攬,
網絡擴展解釋
“草包”一詞的解釋可綜合以下要點:
-
基本含義
本義指用稻草、草莖等編織的包袋或容器,常見于農業或日常儲物用途。因其材質脆弱、不耐用,逐漸衍生出比喻義。
-
比喻義與貶義用法
主要形容缺乏真才實學、能力不足或言行粗魯的人,例如:
- 指徒有其表、外強中幹的虛僞人士();
- 諷刺莽撞無謀或缺乏實際才幹的人();
- 網絡語境中常作為委婉的罵人詞彙()。
-
曆史與地域差異
- 明代文獻已出現該詞,用于貶斥無才之人();
- 部分地區(如西北)曾用“草包”代指稻草人或牛羊胃部,後引申為對無價值事物的比喻()。
-
同義表達
近義詞包括“銀樣蠟槍頭”“繡花枕頭”“廢物”等,含蓄表達類似含義()。
-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口語或非正式場合,因字面不涉及髒話,過去常被孩童用于挖苦他人()。需注意語境,避免冒犯他人。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包這個詞是指一個人或物質的質量或能力較差的狀态。下面是有關草包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草包的拆分部首是艸 (草字旁)和 包字底部的兩個丨。
筆畫:草包的筆畫數目共有10畫。
來源:草包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但據說最早出現在中國方言中,用來形容一些質量較差的物品或行為。
繁體:草包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 草包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草包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例句:他是個草包,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組詞:草包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短語或句子,例如:草包習慣、草包行為。
近義詞:飯桶、廢物、白癡。
反義詞:精英、高手、行家。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