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繼母、乳母或庶母。《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元朔 四年中,人有賊傷王後假母者。” 裴骃 集解引《漢書音義》:“傅母屬。”《漢書·衡山王劉賜傳》:“人有賊傷後假母者。” 顔師古 注:“繼母也。一曰父之旁妻。” 漢 袁康 《越絕書·吳人内傳》:“ 舜 親父假母,母常殺 舜 , 舜 去耕 歷山 。”
(2).義母。 唐 孫棨 《北裡志·海論三曲中事》:“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為之。”
(3).指鸨母。 清 侯方域 《李姬傳》:“妾少從假母識 陽羨君 ,其人有高義。”
“假母”是古代漢語中的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繼母、乳母或庶母
指非生母的女性親屬,包括繼母(父親再娶的妻子)、乳母(哺乳或撫養孩子的女性)或庶母(父親的妾室)。例如《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人有賊傷王後假母者”,裴骃集解引《漢書音義》解釋為“傅母屬”,即負責教導的乳母。
義母(非血緣關系的母親)
唐代孫棨《北裡志》提到“妓之母,多假母也”,此處指青樓中收養或教導妓女的女性,類似義母關系。此外,養母在古代也可稱“假母”,如漢典“養母”詞條中提及。
鸨母(青樓管理者)
清代侯方域《李姬傳》中“假母”明确指妓院中的鸨母,如“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此處假母為妓院經營者。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權威詞典的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漢書》等原始史料。
假母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充當母親角色的人,并非真正的親生母親。通常用來形容非血緣關系的人扮演母親的角色,如繼母、養母等。
假母的拆分部首為人和母,共有9個筆畫。人的部首為人,筆畫為2;母的部首為比,筆畫為3。
假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在繁體字中,假母的寫法為「假母」。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假母的寫法可能存在多種形式。然而,由于篇幅有限,無法列舉全部的古代寫法。
1. 她的親生母親早逝,所以繼母是她的假母。
2. 盡管不是親生的,她對養父母一直很尊敬,将他們視作自己的假母。
1. 組詞:假父、假兒、假女
2. 近義詞:繼母、養母
3. 反義詞:親生母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