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郡閣 ”。借指郡守的府院。 唐 白居易 《郡亭》詩:“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煩;唯茲郡閤内,嚣靜得中間。” 清 方文 《休夏》詩:“今歲遠遊依郡閣,且如結制閉僧扉。” 清 邵長蘅 《和楊陶雲感懷時左遷新建少府》:“潮吞 章 貢 江聲急,翠削 匡廬 郡閤多。”
“郡合”為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曆史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溯源 “郡”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周制:天子地方千裡,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本指周代行政區劃單位,秦漢時期演變為郡縣制中的二級行政單位。“合”在《爾雅》中作“對合”解,此處引申為官署治所,《漢書·百官公卿表》注“郡合”即指郡守處理政務的官署場所。
二、曆史沿革 該詞多見于漢代文獻,《後漢書·輿服志》載“郡合前施棨戟”,指郡級官署門前陳列儀仗的規制。唐代杜佑《通典·職官》記載“凡郡合置别駕、治中”,說明其作為地方行政中樞的職能架構。
三、語義流變 隨着明清時期“府”逐漸取代“郡”的行政區劃名稱,該詞漸趨式微。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标注“今制無郡,故不錄”,可見其作為曆史專有名詞的演變軌迹。
“郡合”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
字詞構成
核心解釋
常見用法
可能的混淆
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典(網頁)或古典詩詞集。
哀婉八鸾襃明北風本服貶官弊弊薄言裁編殘渣餘孽犲狼長恸癡物邨舍锉角媒人搭袱道規大直若诎釘螺抵捂度化對稱多項式飛檝焚煎附載搆搆還淳返樸胡塞江色簡體蛟龍擘水寄褐觖望昆岫離從蒙皮面片兒鳴鑼開道脈脈含情尼聖排折貧庶螼螾榷論折挫升中神怒人怨視力俗冗倘來之物跳端桶裙頭市推揚無寇暴死誣情污傷詳練巷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