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貢的意思、服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貢的解釋

周 代九貢之一。進貢絲麻織品。《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七曰服貢。”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服貢,祭服。’ 玄 謂服貢,絺紵也。” 孫诒讓 正義:“‘服貢,祭服’者,即《禹貢》玄纁玄纖縞之屬。先 鄭 説服貢,亦謂服材,非謂制成衣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貢是中國古代賦稅制度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特指諸侯或地方向中央王朝進獻的特定地方物産及勞役。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定義與性質 “服貢”源于先秦時期的“九貢”制度(《周禮·天官·大宰》),屬于諸侯對天子的義務性貢獻。“服”指服事天子之職分,“貢”即進獻物品。其本質是地方政權向中央承擔的經濟義務,兼具政治臣服與經濟納貢的雙重屬性。

二、曆史制度内涵

  1. 周代分封制下的實踐

    據《周禮》記載,服貢是“九服”諸侯按封地距離王畿的遠近(如侯服、甸服),定期進獻絲麻織品、珍稀特産及手工業制品。例如揚州貢絲織品(“島夷卉服”)、荊州貢羽毛齒革(《尚書·禹貢》)。

  2. 勞役與實物結合

    “服”包含力役征調,如為王室提供手工業服務(《周禮·考工記》);“貢”則以地方特産為主,如兖州貢漆絲、青州貢鹽絺(《禹貢》),形成“任土作貢”的地域特色。

三、制度演變與文化意義 漢代後隨郡縣制推行,服貢逐漸融入常規賦稅,但進獻方物的傳統仍存。唐代“土貢”、宋代“歲貢”皆承其制,成為彰顯中央權威與地域經濟特色的符號(杜佑《通典·食貨典》)。這一制度深刻反映了古代“薄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經濟秩序觀。

服貢作為中國古代早期賦稅形态,通過特定物産與勞役的進獻,構建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其制度設計體現了“因俗制貢”的治理智慧,對理解傳統中國的財政體系與政治文化具有關鍵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服貢”是中國古代周代貢賦制度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服貢”是周代“九貢”制度中的第七類貢賦,指諸侯國向周王室進貢絲麻類紡織品(如絺、紵等)。這類貢品主要用于制作祭祀服飾或王室日常衣物,但進貢的通常是原材料而非成品。

2.曆史文獻依據

3.具體内容

4.延伸背景

周代“九貢”制度是諸侯對中央的義務,除服貢外,還包括祀貢(祭祀用品)、器貢(器物)等,共同維系分封制下的經濟關系()。

5.文學例證

明代黎彭祖詩句“孰意反辭荒服貢”,以“服貢”借指邊遠地區的臣服與納貢()。

“服貢”是周代經濟制度的重要部分,通過特定紡織品的進貢強化了中央與諸侯的政治聯繫,其具體形式和用途在古籍注解中均有詳細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百慮贲室表崇怱怱促棹大方無隅代濟爹娘鞮鞪二二乎乎風聽分級救治分陝福州市過謬寒鄙謇澀鑒世借兌節紀矜節金葉表文駿懋局跳聚螢積雪窠窠獵纓柳芳曆曆序邁蹤蠻楚彌文念殃培風翩蹮坡陀潛規強枝弱本荞麥面喬松之壽茄子清吭棄嬰啓用全完染戕色身師言祀典忪懞堂食庭園蜿蟬王駕文光果無玷梧桐雨相映挦綿扯絮細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