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纓的意思、條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纓的解釋

絲制的帶子。飾于駕車的馬或結于冠。條,通“ 縧 ”。《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 鄭玄 注:“條,讀為絛。其樊及纓以絛絲飾之而五成。”《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 適 脫衰絰,冠條纓,墨緣,以見乎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條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條纓(讀音:tāo yīng)指絲制的帶子,主要用于裝飾駕車的馬匹或作為冠飾。其中“條”通“縧”(即絲帶),而“纓”則指系冠的帶子或馬飾。

文獻出處

  1. 《周禮·春官·巾車》提到:“革路,龍勒,條纓五就。” 鄭玄注解:“條,讀為縧。其樊及纓以縧絲飾之而五成。” 此處描述的是用絲帶裝飾車馬的細節。
  2.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記載:“適脫衰絰,冠條纓,墨緣,以見乎公。” 這裡指用條纓作為冠飾的禮儀場景。

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禮》《晏子春秋》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纓的意思

《條纓》是一個中文詞語,其意思是“整理領口和袖口上的纓帶,使之規整有序”。該詞也常用來比喻整頓軍紀或整理紛亂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條纓》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缶”和“糸”。其中,“缶”表示馬缰繩,“糸”表示絲繩。按照規則的筆畫順序,它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與繁體

《條纓》源自《左傳·文公十四年》:“上仲至,及弗及币,皆過對翟,救其所不及者。”其中,“條”指整頓,而“纓”指馬的缰繩。繁體字為「條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條纓》的字形為「條纓」。

例句

1. 軍隊受到整頓,紀律比以前更加嚴明了,這是對戰士們的一種條纓。

2. 領導要求員工整理文件,使之變得井井有條,這是對工作的一種條纓。

組詞

條理、整頓、編織

近義詞

規整、整理、整頓、整齊

反義詞

混亂、松散、無序、淩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