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睦鄰的意思、睦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睦鄰的解釋

[good-neighborliness] 與鄰國或鄰家和睦相處

睦鄰政策

詳細解釋

亦作“ 睦隣 ”。與鄰國或鄰家等和睦相處。語出《書·蔡仲之命》:“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但 大齊 仁信之道,關于至誠睦鄰之懷,由于孝德。” 宋 曾幾 《立春詩》:“睦隣如有使,傳語 大梁 人。”《明史·張士誠傳》:“睦鄰守境,古人所貴,竊甚慕焉。”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四章:“‘一句也問不響嘛!’睦鄰政策的老婆婆撒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睦鄰(mù lín)指與鄰居或周邊國家保持友好和睦的關系,強調通過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來維護和諧穩定的交往狀态。該詞由“睦”(和睦、親近)和“鄰”(鄰居、鄰邦)構成,核心内涵是促進友好合作,避免沖突。

一、詞典釋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指與鄰裡或鄰國友好相處。例如:“堅持睦鄰友好政策,深化區域合作。”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2. 文化内涵

    中國傳統文化中,“睦鄰”與“親仁善鄰”思想一脈相承,如《左傳·隱公六年》載:“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強調友好鄰邦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現代應用與權威參考

在當代語境中,“睦鄰”常用于外交與國際關系領域。中國政府倡導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體現了通過對話協商解決争端、推動共同發展的理念。例如“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合作框架,即是對睦鄰精神的實踐。

案例參考:外交部官網《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2015年)強調“踐行睦鄰友好,擴大區域合作”。

三、延伸意義

“睦鄰”亦可延伸至社區關系層面,如社區公約提倡“鄰裡互助,和睦相處”,體現社會基層治理中對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視。

政策依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19年)提出“推動形成鄰裡互助、社區和諧的氛圍”。


權威文獻鍊接參考(需替換為實際有效鍊接,此處僅标注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官網
  2. 《左傳》原文: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3. 中國外交部白皮書:www.fmprc.gov.cn
  4.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國政府網公開文件庫

(注:實際發布時需驗證鍊接有效性,若無法獲取可僅保留文獻名稱及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睦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ù lín,主要指與鄰居或相鄰國家保持和睦關系。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二、詞源與出處

  1. 古典文獻:
    最早可追溯至《尚書·蔡仲之命》:“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意為勸勉蔡仲與四方鄰國和睦相處。
  2. 曆史用例:
    • 南朝陳代徐陵曾用“睦鄰之懷”表達對鄰邦的善意。
    • 宋代曾幾《立春詩》:“睦隣如有使,傳語大梁人。” 這裡的“睦隣”為異體寫法。

三、用法與示例

  1. 現代語境:
    • 國際關系:如“堅持睦鄰友好政策”。
    • 日常生活:指鄰裡間和睦相處,如“社區倡導睦鄰文化”。
  2. 反義詞:交惡、敵對。

四、擴展知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政策案例,可參考《尚書》及現代國際關系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海闆令奔走秉耒才流長舌婦陳說惆怅大家數蕩風谛思訛火肥牛風波亭風清月白逢迎偾轅棡鼓曲告謝共職怪戾灌渎鹳鵝圭表規訓核桃蟲鴻休畫迹家常便飯疆度谏珂金盡裘弊酒壜獗豎巨蟹座快銳淚天倒地練筆量己六廐鹵壺戮沒茅室土階昧爽銘諸肺腑年關牉合嚬瘁謙尊親親熱熱啟事視疾時順熟嫺疏香談辨無涓無聊賴纖懦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