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继母、乳母或庶母。《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元朔 四年中,人有贼伤王后假母者。” 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傅母属。”《汉书·衡山王刘赐传》:“人有贼伤后假母者。” 颜师古 注:“继母也。一曰父之旁妻。”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 舜 亲父假母,母常杀 舜 , 舜 去耕 歷山 。”
(2).义母。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
(3).指鸨母。 清 侯方域 《李姬传》:“妾少从假母识 阳羡君 ,其人有高义。”
“假母”是古代汉语中的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继母、乳母或庶母
指非生母的女性亲属,包括继母(父亲再娶的妻子)、乳母(哺乳或抚养孩子的女性)或庶母(父亲的妾室)。例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人有贼伤王后假母者”,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解释为“傅母属”,即负责教导的乳母。
义母(非血缘关系的母亲)
唐代孙棨《北里志》提到“妓之母,多假母也”,此处指青楼中收养或教导妓女的女性,类似义母关系。此外,养母在古代也可称“假母”,如汉典“养母”词条中提及。
鸨母(青楼管理者)
清代侯方域《李姬传》中“假母”明确指妓院中的鸨母,如“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此处假母为妓院经营者。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的释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汉书》等原始史料。
假母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充当母亲角色的人,并非真正的亲生母亲。通常用来形容非血缘关系的人扮演母亲的角色,如继母、养母等。
假母的拆分部首为人和母,共有9个笔画。人的部首为人,笔画为2;母的部首为比,笔画为3。
假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在繁体字中,假母的写法为「假母」。
在古时候的汉字中,假母的写法可能存在多种形式。然而,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列举全部的古代写法。
1. 她的亲生母亲早逝,所以继母是她的假母。
2. 尽管不是亲生的,她对养父母一直很尊敬,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假母。
1. 组词:假父、假儿、假女
2. 近义词:继母、养母
3. 反义词:亲生母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