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歎。《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時諸計吏多盛飾車馬帷幕,而 壹 獨柴車草屏,露宿其旁,延 陟 前坐於車下,左右莫不歎愕。”
“歎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拼音:tàn è
含義:指因驚訝或震撼而發出的感歎,即“驚歎”之意。
“歎愕”屬書面化表達,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本,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情感強度。其核心含義是“因驚訝而感歎”,近義詞如“驚歎”“詫歎”,反義詞如“漠然”“無動于衷”。
《歎愕》是一個具有強烈情感色彩的詞語,表示對事物的意外、驚訝和感歎之情。它包含了對某種情況或事件的不可思議之感,讓人感到茫然和困惑。
《歎愕》是由“又”(you4)和“心”(xin1)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又”是右手的意思,它有4個筆畫;“心”表示心髒,有4個筆畫。
《歎愕》在現代漢語中,通常用簡體字書寫。“歎愕”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其繁體寫法為“嘆愕”。古代漢字更加繁複,有着不同的結構和構造。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又”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形似一個手的形狀;而“心”字則是像兩個心形連在一起。這些不同的寫法反映了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變化。
1. 聽到他們的離婚消息,我不禁産生了一種歎愕之情。
2. 在經曆了戰争的摧殘後,這個城市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令人歎愕不已。
歎惋、歎息、愕然、驚愕
驚訝、吃驚、驚奇
平靜、冷靜、泰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