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舌杜口的意思、結舌杜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舌杜口的解釋

謂緘默不言。《漢書·杜業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宋書·彭城王義康傳》:“故愛身之士,自為己計,莫不結舌杜口,孰肯冒忌幹主哉。”亦作“ 結舌鉗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舌杜口”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無法動彈,形容說不出話。
    • 杜口:閉口不言,“杜”意為堵塞。
      合指因恐懼或震驚而保持沉默,不敢說話。
  2. 引申義
    形容人在極度緊張、害怕或理屈詞窮時,選擇緘默不語的狀态。例如《宋書·彭城王義康傳》中提到“莫不結舌杜口”,即因畏懼權威而不敢直言。


出處與用法


示例與語境


該成語強調因外部壓力或内心恐懼導緻的沉默,兼具動作(舌結)與狀态(口閉)的生動描寫,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嚴肅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宋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舌杜口的意思

“結舌杜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因為害怕或出于某種原因而不敢或不能開口說話,形容遭遇到難言之隱或無話可說的困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結(纟/⺮)舌(舌/舛)杜(木/十)口(口)

結舌杜口總共由13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結舌杜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中,用于形容因為害怕而不敢言說真實想法。在古代繁體寫法中,通常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結舌杜口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在大庭廣衆之下被問及這個問題時,結舌杜口,一句話也說不出。

2. 在那個犯罪團夥面前,她害怕得結舌杜口。

組詞

結舌、杜口、結舌無言、杜口無言

近義詞

言必有情、物極必反、啞口無聲

反義詞

開口說話、暢所欲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