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禍亂。 晉 葛洪 《抱樸子·诘鮑》:“食不充口,衣不周身,欲令勿亂,其可得乎?所以救禍而禍彌深,峻禁而禁不止也。”
“救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救禍”指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災禍擴大或消除已有禍亂。該詞由“救”(拯救、挽救)和“禍”(災禍、不幸)組成,強調在危機中采取積極行動。
字面分解
使用場景
《抱樸子·诘鮑》中的例句:“食不充口,衣不周身……救禍而禍彌深”,揭示了“救禍”可能存在的矛盾性,即幹預措施未必能完全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引發新問題。
“救禍”既可用于描述預防性行動(如危機前的及時幹預),也可指消除已有災禍(如平定禍亂)。其核心在于主動性和時效性,常見于描述政治、社會或個人應對危機的場景。
類似表達包括“防患未然”“力挽狂瀾”,但“救禍”更強調對具體災禍的直接應對。
《救禍》這個詞是指通過救助或挽救來避免或減輕災禍、患難的意思。
《救禍》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攵”和“示”。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救禍》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漢字是中國古代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内涵。
《救禍》的繁體寫法為「救禍」。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救禍》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詞語,因此其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幾個使用《救禍》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出手相救,成功地救禍于無形。
2. 這個志願者團隊通過各種方式救禍災民。
與《救禍》相關的詞語有:
1. 救濟
2. 挽救
3. 搶救
4. 護救
與《救禍》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拯救
2. 扶助
3. 解救
與《救禍》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惹禍
2. 造禍
3. 引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