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位的意思、得位的詳細解釋
得位的解釋
(1).謂居應有之位置。《易·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孔穎達 疏:“以陰居陰,故稱得位。”
(2).謂居要職。《左傳·襄公三年》:“ 解狐 得舉, 祁午 得位, 伯華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
(3).指得帝位。 晉 幹寶 《晉紀總論》:“ 懷帝 承亂之後得位,羈於彊臣。”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位的解釋 位 è 所處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職務的高低:地位。職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數。 量詞,常用于人
網絡擴展解釋
“得位”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一、基本含義
-
居應有之位置
指人或事物處于符合其屬性的位置。例如《易經·小畜》中提到“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指陰爻居于陰位(偶數位),符合陰陽屬性對應的位置規則。
-
擔任重要職位
多用于描述在政治或社會體系中身居要職。如《左傳·襄公三年》記載“祁午得位”,即祁午被舉薦擔任關鍵職務,體現舉賢任能的理念。
-
獲得帝位或統治權
特指通過繼承、政變等方式取得最高權力。例如晉代幹寶在《晉紀總論》中提及“懷帝承亂之後得位”,即指晉懷帝在動亂中繼位。
二、延伸與用法
- 成語用法:現代語境中,“得位”可形容個人在職業或社會群體中獲得認可的地位,強調通過能力或機遇取得匹配的身份。
- 學術術語:在易學中,指爻象符合陰陽屬性對應的位置;中醫學中則與運氣學說相關(需注意此義項權威來源較少)。
三、例句參考
- 古代典籍: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提到“無得位者推挽”,暗指缺乏高位者的提攜。
- 現代造句:如“他在公司得位後,團隊效率顯著提升”,體現職位與能力的匹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用法,可參考《左傳》《易經》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位(dé wèi)這個詞的意思
得位一詞是指獲得某個職位、地位或位置的意思。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組織、社會或團體中升遷或取得其他身份變化的情況。
得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得(德)是得位的拆分部首,它由彳部和心部組成,表示行走和心靈。位(立)是得位的另一個部首,由立部構成,表示身份或位置。
得位的來源和繁體
得位一詞最初源自于古代漢語,它的簡化字形态為得(德)和位(立)。在繁體字中,得位的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得位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同。得位中的“得”字可能會用更加繁複的筆畫書寫,而“位”字的字形相對簡單。
得位的例句
1. 他通過不懈努力得位于公司的副總經理。
2. 她在比賽中表現出色,因而得位于運動隊的隊長。
3. 這個年輕人憑借才華和努力,很快得位于行業的專家。
得位的組詞
得位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如失位(指失去職位或地位)、高位(指更高的職位或地位)等。
得位的近義詞
得位的近義詞包括獲職、占據地位、取得地位等。這些詞彙都可以用來表達獲得某種職位或地位的含義。
得位的反義詞
得位的反義詞包括失位、離位等。這些詞彙表示失去原有職位或地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