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末源流的意思、本末源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末源流的解釋

源:水源。流:從水源向下遊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本末源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由"本末"與"源流"兩個核心概念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解釋,"本"指草木的根部,引申為事物的根本或主體;"末"指樹梢,代指次要部分或表象;"源"即水源,喻指事物的起源;"流"指水流,象征發展過程。

該詞組的深層含義包含三個維度:

  1. 本體論層面:強調事物的本質屬性與表象特征的關系,《朱子語類》記載朱熹言"明本末源流,方見義理精微",主張探究事物本質需先辨明主次關系。
  2. 方法論層面: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提出"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強調學術研究需追溯起源與發展脈絡。
  3. 實踐論層面: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詞義演變研究必須"考其本原,察其流變",體現語言研究的系統性原則。

該詞彙在學術研究、文化傳承領域具有重要指導價值,如北京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将其列為理解傳統思想的基礎方法論,要求學生在文獻研究中"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中國哲學史教學大綱》,2023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本末源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běn mò yuán liú,主要用于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和先後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成語出處

最早出自戰國時期荀子的《荀子·富國》:

“十年之後,年谷複孰,而陳積有餘。是無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
意為:禹、湯雖曆經水旱災害,但因懂得治國需分清主次和先後,最終實現糧食豐裕。


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或賓語,用于描述事物的淵源和結局。
  2. 示例:
    宋代陳亮在《與韓無咎尚書》中提到:“本朝二百年之間,學問文章、政事術業,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延伸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荀子·富國》或宋代陳亮的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敗衲百畦褊急禀問佛頭著糞補考承納稱俗尺一書春膏慈佑詞韻鏓衡彈脣誕馬調筆杜門屏迹翻新風疾鳳舍福壽康甯公士咳咳巴巴漢子橫從穿貫畫神畫生兒謇慠交歧交泰殿節樓鹍鹄老婆婆流水簿流水不腐,戶樞不蝼攣屈衲衣炮彈烹鶴乾逼樵漁奇道怯生生清安清廉氣胸癯仙三損賒荷升高師言搜漱太平天國天録偷兒腯成完捐顯證些兒子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