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補考的意思、補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補考的解釋

[school make up] 因缺考或考試不及格而再考

補考曆史

詳細解釋

(1).因故未參加考試或考試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試。《清史稿·選舉志六》:“嗣 湖廣 總督 程矞采 等以軍務未竣,疏請展限,令凱撤後再行補考。” 丁玲 《母親》三:“于是她不得不又同 雲卿 商量,決定在十月半趕回去,開學前趕來補考。”

(2).補充考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補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教育管理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指在常規考試未能通過或未能參加的情況下,給予學生再次參加考試的機會。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教育規範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補”指補充、彌補,“考”指考試,組合後表示“彌補缺失的考試機會或結果”。

  2. 專業定義

    指學生因成績不合格、缺考或特殊情況被批準後,參加的補充性考試。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釋義為:“因故未參加考試或考試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試。”


二、使用場景與規範

  1. 適用對象

    主要針對全日制學校(中小學、高校)及職業資格考試中未通過初試的學生。

  2. 執行依據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二十條:“不及格課程可補考一次,補考仍不及格需重修。”

  3. 社會意義

    體現教育公平性,為因客觀原因(如疾病、突發事故)缺考者提供補救途徑。


三、補充說明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教育部令第41號, 2017年施行.

網絡擴展解釋

補考是教育單位為考試未通過或未能參加考試的學生提供的額外考試機會,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性質
    補考指學生在正式考試中未達到及格線(通常為60分)或因故缺席時,學校安排的第二次考試。其試題難度、評分标準與正常考試一緻,目的是幫助學生彌補學業不足。

  2. 適用場景

    • 成績不及格:如學期末考試未通過,需參加補考。
    • 缺考:因病、事假等合理原因未能參加原考試的學生。
  3. 時間與流程
    補考通常安排在新學期開學後的兩周内進行。部分高校允許畢業前重修未通過的科目,甚至多次補考。

  4. 後果與影響

    • 學業影響:多次補考未通過可能導緻留級、延遲畢業,或影響學位證書獲取。
    • 放寬政策:部分高校對補考次數或學分要求有所放寬,畢業前通過即可獲證書。
  5. 意義與建議
    補考為學生提供補救機會,但建議重視首次考試,避免額外壓力。若需補考,應針對性複習薄弱環節。

注:具體規則因學校而異,建議以所在院校的教務規定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蕃荷采用叉嘴杵搏石箠殺春晚錯互打交待到三不着兩的親抵忤抵賬短狀風壇高棱高眇狗食犷犷和蕃黃蜂黃龍飲喚嬌娘輝如灰心短氣活跳跳禍至無日家道消乏講會禁寺擊甕開荒田開心跨下辱兩裆靈征鹿韭毛息門關幕朔内位帕羅切理餍心輕薄蓮華寝廟秋伯然可榮望舌挢不下隨唱肅立撻罰縧子髫冠同窗同袍同澤通俗讀物推明外僑相通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