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樵夫和漁夫。亦泛指村舍中人。 唐 岑參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有時逐樵漁,盡日不冠帶。” 唐 于鹄 《題鄰居》詩:“雖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漁。”
(2).打柴和捕魚。 宋 蘇轼 《唐陸魯望硯銘》:“甘杞菊,老樵漁。” 清 方文 《贈張甥晢如冠》詩之二:“翺翔天尺五,勿似舅樵漁。”
“樵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代樵夫和漁夫
泛指生活在村舍中從事打柴、捕魚等勞作的人。例如唐代詩人岑參在《終南山雙峰草堂作》中寫道:“有時逐樵漁,盡日不冠帶。”,描述與樵夫、漁夫為伴的隱逸生活。
表示打柴和捕魚的活動
作為動詞,指代兩種傳統生計方式。如宋代蘇轼在《唐陸魯望硯銘》中提到:“甘杞菊,老樵漁。”,表達歸隱田園、自給自足的狀态。
在古詩文中,“樵漁”常被用來象征田園生活或隱逸情懷。例如唐代于鹄的《題鄰居》詩:“雖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漁。”,借“樵漁”體現對質樸生活的向往。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詩文用例及詞典定義(如漢典),體現了該詞從具體職業到文化意象的演變。
樵漁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指的是進行砍伐木材和捕撈魚類的活動。樵指砍伐木材,漁指捕撈魚類。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從事農村或山區的生計,也可以指代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
樵的拆分部首為木,總計四畫;漁的拆分部首為水,總計八畫。
樵漁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小宴》:“振招羽旄,于彼樵漁。”意為考察樵漁之人的才能和品德。後來,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一個特定的詞彙,用來形容從事砍伐木材和捕撈魚類的崗位和行業。
樵漁的繁體字為樵漁。
在古代,樵漁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樵的古代寫法為“”;漁的古代寫法為“魚”。這些古代寫法在今天仍然有人使用,但已經逐漸被現代标準字形所替代。
他們一家人世代過着樵漁的日子,生活雖然艱辛,但卻充滿了自由和無拘束。
樵夫、漁民、樵山、漁船、漁港、樵采
打柴、捕魚、農漁
讀書人、官員、工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