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太平天國的意思、太平天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太平天國的解釋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1851年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爆發了由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建立“太平天國”,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勢力發展到17個省,後為清政府和外國勢力聯合所敗

詳細解釋

同“太平天囯”。清 道光 三十年十二月, 洪秀全 、 楊秀清 等于 廣西 桂平 金田村 起義, 鹹豐 元年,起義軍入 永安州 城,建號 太平天囯 。 洪秀全 稱天王。三年,破 南京 ,建為國都,改稱 天京 ,建立國家政權。勢力發展到十七個省。 同治 三年湘軍攻陷 天京 , 秀全 自6*殺。自起事至失敗,前後共十四年(公元1851-1864年)。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太平天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運動,其名稱既指政權也代指曆史事件。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太平天國(1851-1864)是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政權,也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戰争。其名稱源自起義者追求“天下太平”的理想,并融合基督教教義,自稱“上帝天國”。

二、曆史背景

  1. 社會矛盾:鴉片戰争後,清政府為支付賠款加重賦稅,官僚腐敗加劇,階級矛盾激化。
  2. 經濟崩潰:外國商品傾銷導緻傳統手工業破産,自然災害頻發(如兩廣地區連年饑荒)。
  3. 宗教因素: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融合基督教思想與中國傳統觀念,吸引大量農民加入。

三、關鍵事件與過程

  1. 起義爆發: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2. 定都天京:1853年攻占南京并定都,改名“天京”,建立政權體系。
  3. 軍事擴張:通過北伐、西征等戰役,勢力擴展至17省,達到全盛時期。
  4. 内讧與衰落:1856年“天京事變”導緻領導集團内部分裂,實力大減。
  5. 最終失敗: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陷,殘餘勢力至1872年徹底覆滅。

四、綱領與政策

  1. 《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土地平均分配,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理想社會藍圖。
  2. 《資政新篇》:洪仁玕提出的資本主義改革方案,但因戰亂未實施。

五、曆史影響

  1. 打擊清廷統治:加速清朝中央集權衰落,促使湘淮軍閥集團崛起。
  2. 思想啟蒙:首次提出系統性社會改革方案,為近代革命提供經驗。
  3. 國際關系:起義期間與西方列強發生沖突,間接影響晚清外交格局。

名稱争議:清政府曾蔑稱其為“粵賊”“長毛”,1929年後國民政府正式定名“太平天國”。

如需更完整的時間線或人物詳情,可參考、6、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是指中國曆史上發生在19世紀中葉的一個農民起義運動及其所建立的政權。下面将介紹太平天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太:太字是由日字冒變而來的,它的部首是日字的“夕”,總計4畫。

平:平字的部首是二點水,并且具有4畫。

天:天字的部首是大字旁,總計4畫。

國:國字的部首是王旁,總計8畫。

來源

太平天國這個詞來源于太平天國教的創始人洪秀全所創建的政權。洪秀全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子,并希望通過太平天國教來推翻清朝政權,建立一個太平盛世的國家。

繁體

太平天國(繁體字)是對太平天國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太平天國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太平天國。

例句

1. 太平天******動對中國曆史産生了重要影響。

2. 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首領。

3.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使得清朝政府陷入巨大的危機。

組詞

1. 太平:太平指平安、安甯的狀态,可用于組成太平天國、太平盛世等詞。

2. 天國:天國可解釋為一個由神創設的、理想的、完美的國度。

近義詞

1. 清朝:指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2. 雜亂無章:形容混亂的狀态,與太平的意思相反。

反義詞

1. 戰亂:形容國家或地區發生戰争,與太平的意思相對。

2. 動蕩:形容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不穩定和混亂,與太平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