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一書的意思、尺一書的詳細解釋
尺一書的解釋
(1).指诏書。 明 陳子龍 《上念故戚大将軍功在社稷》詩:“手持尺一書,來治橫海兵。”參見“ 尺一 ”。
(2).指書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甄後》:“郎試作尺一書,我能郵緻之。”參見“ 尺一 ”。
詞語分解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
網絡擴展解釋
“尺一書”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指诏書
出處與用法:
“尺一書”常代指皇帝頒布的诏書。例如明代陳子龍的詩句“手持尺一書,來治橫海兵”(),這裡的“尺一書”即指朝廷的任命诏書。
詞源背景:
“尺一”源自漢代制度,指一尺一寸長的版牍,用于書寫诏令,後成為诏書的代稱。
二、指書信
出處與用法: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甄後》中“郎試作尺一書,我能郵緻之”(),此處的“尺一書”即私人書信。
詞源背景:
古代書信多用一尺左右的簡牍書寫,因此“尺一”逐漸演變為書信的代稱。
補充說明
- 讀音:chǐ yī shū()。
- 近義詞:诏書可稱“尺一牍”,書信可稱“尺素”“尺牍”。
- 權威性參考:主要依據《滬江線上詞典》《漢典》及《聊齋志異》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一書》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也是人們對尺子所表達的意義的一種形象化表達。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尺:是一個由又與寸組成的漢字,其部首是“屍”,總共有四個筆畫。
一:是漢字中的基本橫畫,隻有一個筆畫。
來源:
《尺一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是一種抽象化的書法藝術形式,表達了對尺子這個常用工具的贊美和推崇,象征着勤奮、規矩和秩序。
繁體:
《尺一書》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字形變化不大,隻是一些筆畫與簡體字有一定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尺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它的下部像一個豎着的“7”,上部則是着重描繪尺子開始的那一端。
例句:
1. 他對學習非常有規劃,每日都用《尺一書》來提醒自己。
2. 她的字寫得又直又整齊,仿佛是由《尺一書》書寫出來的。
組詞:
尺子、尺碼、精尺、尺度、尺寸
近義詞:
尺度、度量衡、标尺、量規
反義詞:
放蕩、隨性、不受規則束縛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