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大的水鳥。 漢 枚乘 《七發》:“溷章白鷺,孔鳥鶤鵠,鵷鶵鵁鶄,翠鬣紫纓。”
“鹍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學家枚乘的《七發》:“溷章白鷺,孔鳥鶤鵠,鵷鶵鵁鶄,翠鬣紫纓。”
此句通過列舉多種鳥類(如白鹭、孔雀、鹍鹄等),描繪了華麗繁複的自然景象,具有文學渲染作用。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該詞,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七發》原文及漢代辭賦相關注解。
鹍鹄(kūnhú)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美麗的大鳥,即鶴鹞。鹍鹄這個詞也有引申意義,表示偉大或高尚的事物。
鹍鹄的部首是鳥(鳥字旁),共有14個筆畫。
鹍鹄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後來成為了漢字詞語。在繁體字中,鹍鹄的寫法是「鶤鶵」。
在古代漢字中,鹍鹄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包括「鵾鶣」、「鵾鸌」等。
1. 他的思想境界高超,被人們譽為當代文壇的鹍鹄。
2. 這幅畫描繪了一隻翺翔于天空的鹍鹄。
鹍鹄的組詞有:
1. 鹍鹄之志(指崇高的志向)
2. 鹍鹄一空(形容空無一物,寂靜無聲)
3. 鹍鹄心情(指高尚的情感或心境)
鹍鹄的近義詞有:鶴鹞、蒼鷹。
鹍鹄的反義詞沒有一個特定的詞語可以對應,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确定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