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
(2) [granny]∶小孩稱呼老太太
(3) [husband's mother]∶妻子稱呼丈夫的媽媽;婆母
(1).稱年老的婦女。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一折:“但有日逢帝恩,卻離了一庶民,小娘子為縣君,老婆婆做太郡。”《儒林外史》第九回:“那老婆婆白髮齊眉,出來向兩公子道了萬福,兩公子也還了禮。” 周立波 《下放的一夜》:“她是一位七十五歲的老婆婆,耳朵有點背,眼睛和神志還是跟青壯年們一樣地清明。”
(2).丈夫的母親。
“老婆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區别,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對老年婦女的尊稱
在方言(如部分北方地區)中,常用于小孩或年輕人對年長女性的禮貌稱呼,帶有親切感。例如:“隔壁的老婆婆經常在院子裡種花。”
文學例證:元雜劇《後庭花》中提到“老婆婆做太郡”,《儒林外史》中描寫“白發齊眉的老婆婆”。
丈夫的母親(婆母)
在家庭關系中,妻子稱呼丈夫的母親為“老婆婆”,相當于“婆婆”。這種用法多見于口語或特定方言場景。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曆史演變或方言分布,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老婆婆》是一個中文詞彙,它通常用來稱呼年長的女性,尤指已婚或曾婚的女性。這個詞語中的“老”表示年長,而“婆婆”表示女性的尊稱。
《老婆婆》由三個部首組成。其中,“老”字的部首是“⺹”,它共有5畫;“婆”字的部首是“女”,它共有3畫。整個詞語共享用12畫。
《老婆婆》這個詞來源于漢語中對于年長女性的尊稱。在親屬關系中,結婚後丈夫的母親通常被稱為“婆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語逐漸延伸到對其它年長女性的尊稱。
繁體字中的《老婆婆》為「老婆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拓展組織所記錄的資料,古時候寫作「耂婆婆」。
1. 她是我朋友的老婆婆,雖然年紀大了,但非常健康。
2. 小孩子很懂事,經常去探望老婆婆。
老先生、婆家、婆婆、老年、老師、婆娘。
祖母、奶奶、外婆、丈母娘、妻母。
兒媳、少女、女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