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互備的意思、互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互備的解釋

彼此兼備。 嚴複 《譯<天演論>例言》:“此在譯者将全文神理,融會於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互備是漢語語法中的特殊表達方式,指兩個結構相同、語義相關的詞組或分句在形式上互相補充、意義上彼此依存,共同構成完整含義。其核心在于通過對稱結構實現語義的互補與強化,常見于文言文及現代漢語的修辭表達。具體解析如下:


一、詞典定義與語法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互備”定義為修辭手法的一種,即“兩個并列成分在意義上互相補充、彼此蘊含”。其語法特征表現為:

  1. 結構對稱性:前後成分需保持句式一緻,如“披堅執銳”(披堅甲、執銳兵);
  2. 語義互補性:如“泉香而酒冽”(泉冽、酒香),通過交叉表述實現完整語義。

二、詞源與曆史演變

“互備”源于古代漢語的互文見義現象。東漢鄭玄在《毛詩箋注》中首次提出:“互文者,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故互備”。例如《木蘭詩》中“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實際指“當窗對鏡理雲鬓帖花黃”。


三、現代漢語應用實例

  1. 成語中的互備

    “沉魚落雁”(魚雁同感美貌)、“閉月羞花”(花月共慚容色)均通過互備凝練表達。

  2. 法律公文用例

    《民法典》第104條:“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其中“撫養教育”“贍養扶助”形成互備結構。


四、學術界定與相關概念辨析

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強調:互備需區别于“互文”,前者強調語義互補的顯性結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後者側重隱性省略(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兩者均屬“參互成文,合而見義”的修辭範疇。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2. 鄭玄. 《毛詩箋注》. 中華書局,2012年校注本.
  3. 全國人大常委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法律出版社,2020.
  4. 呂叔湘.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商務印書館,2019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釋義,“互備”一詞的核心含義為“彼此兼備”,強調雙方或多方共同具備某種特性或條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互”指相互、彼此,“備”意為具備、準備,合起來表示雙方或多方同時擁有或達到某種狀态。該詞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強調互補性。

二、出處與經典用例

該詞出自嚴複《譯<天演論>例言》:“此在譯者将全文神理,融會于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
此例中,嚴複強調翻譯需兼顧原文的整體邏輯與細節表達,做到“互備”才能準确傳遞思想。

三、結構分析

四、應用場景

  1. 翻譯領域:譯文需兼顧“信達雅”;
  2. 技術領域:如服務器互備架構;
  3. 文化領域:中西思想互備融合。

提示

目前詞典中暫未收錄該詞的常用近義詞或反義詞。如需更多組詞示例,可參考滬江詞典(來源2)或樂樂課堂(來源1)。

别人正在浏覽...

保阿邊墩博咨嘗穢鈔旁錢稱尊尺兵寸鐵侈長崇期村姑發徙非驢非馬分家析産浮斿幹罷公共關系意識夬夬琯朗鬼把戲豪勢诃藜棒歡頭國化治賈國饑寒交湊積陽跼迹狼很爛好人廉質離橫靈湫緑慘紅愁偻儸沒世無稱昧幽男歡女愛骈拇平步泊洑前月清台慶延全算區落然如沈惑受享泰祝螳螂拒轍跳到黃河洗不清鐵實推船脫肛威風凜凜微微了了閑嗑牙小交會襲逮諧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