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罷休,了事。 元 李壽卿 《伍員吹6*箫》第一折:“ 那廝若 知道我殺了他一家老小,他肯和我6*幹罷?”《水浒傳》第六九回:“若還出了言語,他們有日打破城子入來,和我們不幹罷!” 明 朱權 《卓文君》第三折:“莫不是王孫宅内私情露?這公事難幹罷,怎支吾!”
乾罷:甘休;白白了事。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二折:“好也囉!你把我老子藥死了,更待乾罷!”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若違了半個時辰,上山來決無乾罷。”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一折:“沒這般事,萬事罷論;若有這等勾當, 韓二 也,我不道的和你兩個乾罷了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幹罷漢語 快速查詢。
“幹罷”是一個漢語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詞源與結構
由“幹”(做、行動)和“罷”(停止)組成,字面意為“停止行動”。既可表示主動終止行為,也可用于回應他人要求或外界壓力。
語境差異
變體與擴展
部分文獻寫作“乾罷”,如元曲《李逵負荊》中“決無乾罷”,強調“不甘心白費努力”。
“幹罷”多用于古典文學,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色彩(如不甘、威脅或無奈)。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引用或仿古表達中。
幹罷(gàn b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來源:
“幹罷”一詞的來源不太确定,但可能與古代的一種行政制度有關。具體的源流已經難以考辨。
傳統繁體寫法:
幹罷(gàn b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幹罷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今天的工作幹罷了,我們可以放松一下了。
大雨過後,地面濕漉漉的,路上的行人多半已經幹罷了早晨的晨練。
組詞:
近義詞:
完成、結束、了結。
反義詞:
開始、未完成、未了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