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的意思、脫肛的詳細解釋
脫肛的解釋
[prolapse of the anus] 直腸肛管從肛6*門脫出
詳細解釋
病名。肛管和直腸自肛6*門脫出。長期的便秘、腹瀉、痔瘡等都能引起。《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陰維内關穴主治歌》:“中滿心胸多痞脹,腸鳴洩瀉及脫肛。” 張天來 《人生的大樹》:“媽媽怕 小俊 再脫肛,用手托着 小俊 的屁股,把他抱起來。”
詞語分解
- 脫的解釋 脫 ō 離開,落掉:脫産。脫發(?)。脫節。脫離。脫落。脫貧(擺脫貧困)。脫稿(完成著作)。脫手。擺脫。掙脫。臨陣逃脫。 遺漏:脫漏。脫誤。脫文(因抄刊古書而誤脫的字。亦稱“奪文”)。 取下,除去:脫下。脫帽。脫氧。脫脂。脫胎換骨。 倘若,或許:脫有不測。 輕慢:脫略(放任,不拘束)。脫易(輕率,不講究禮貌)。輕脫(輕率,不持重,放蕩)。 姓。 穿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肛的解釋 肛 ā 直腸末端及口兒:肛6*門。肛瘘(病,直腸接近肛6*門處發生膿腫,形成瘘管,有的在肛6*門附近有開口,流膿血)。脫肛(直腸或乙狀結腸從肛6*門脫出的病)。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脫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脫肛(直腸脫垂)是肛腸科常見疾病,指直腸壁黏膜層或全層向下移位,甚至乙狀結腸下端脫出肛門外的病理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 醫學定義
脫肛在中醫和現代醫學中均指直腸脫垂,但現代分類更精細,特指直腸黏膜、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下移脫出肛門。根據脫垂程度可分為:
- 不完全脫垂:僅直腸黏膜下移。
- 完全脫垂:直腸全層脫出,嚴重時伴隨乙狀結腸脫垂。
二、病因與易發人群
-
主要誘因
- 解剖因素:盆底肌無力、肛門括約肌松弛(常見于老年人、多次分娩女性)。
- 腹壓增加:長期便秘、慢性咳嗽、重體力勞動等。
- 先天發育不全:兒童因骶骨彎曲度不足或直腸周圍支持組織薄弱。
-
高發人群
- 5歲以下兒童(發育未完善)、老年人(肌肉松弛)、多次分娩女性(盆底肌損傷)。
三、典型症狀
- 早期表現
- 排便時肛門腫物脫出,便後自行縮回,伴肛門墜脹、排便不盡感。
- 進展期症狀
- 脫出物增大,需手動複位;肛門潮濕(黏液滲出)、出血(黏膜擦傷)、嵌頓風險(脫出物無法回納導緻腫脹、疼痛)。
- 嚴重并發症
四、與痔瘡的鑒别
脫肛常被誤認為内痔脫出,但二者區别顯著:
- 脫肛:脫出物呈圓柱狀或圓錐狀,表面有放射狀縱紋,顔色淡紅或蒼白,無出血。
- 内痔:脫出物為分葉狀痔核,表面充血呈暗紅色,易出血。
五、治療建議
- 輕度:提肛鍛煉、避免腹壓增加行為(如久蹲)。
- 中重度:需手術修複(如直腸固定術)。
若發現肛門腫物反複脫出,建議盡早就診肛腸科,避免病情惡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肛
脫肛是指肛門直腸粘膜及肛周組織的異常脫垂,導緻肛門直腸失去正常位置功能的一種疾病。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脫:部首⺼,筆畫5
肛:部首⺼,筆畫8
2. 來源:
“脫肛”一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内經》中,是指人體肛門位置異常下垂的病症。
3. 繁體:
脫肛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脫肛一詞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
5. 例句:
他因為長期便秘,導緻腸道壓力過大,最終引發了脫肛。
6. 組詞:
脫落、脫水、脫皮、脫發、肛門、肛裂、肛瘘、肛門炎
7. 近義詞:
肛門脫垂、便秘緻使的痔瘡
8. 反義詞:
正常肛門位置、肛門功能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