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兵寸鐵的意思、尺兵寸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兵寸鐵的解釋

比喻微小的武力。 清 戴名世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昔者 王莽 乘 西漢 之衰,不用尺兵寸鐵而移 漢 祚, 翟義 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尺兵寸鐵"是由"尺兵"與"寸鐵"兩個古漢語詞組構成的複合表達,其核心含義指向微型兵器或微小武力。從漢語構詞法分析,"尺""寸"作為長度單位構成限定性修飾,強調器物之微小;"兵""鐵"作為名詞主體,特指冷兵器時代的武器材質。

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記載,"寸鐵"原指長度不足一尺的短兵器,常見于明代軍事文獻,如戚繼光《紀效新書》中"寸鐵便可傷人"的記載。而"尺兵"則見于《武經總要》對漢代兵制的描述,特指長度在三尺以下的便攜兵器。二者組合後,既保留了具體兵器指代功能,又衍生出"以弱制強"的象征意義。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組主要呈現兩種語用特征:一是保留字面義的器物指代,常見于考古學文獻對古代微型兵器的分類;二是轉化為比喻修辭,用于形容以有限資源對抗強大勢力的狀态,如《軍事漢語辭典》中将其納入戰術術語範疇,注釋為"以弱抗強的防禦态勢"。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列詞條,但在"寸鐵"釋義中注明其常與"尺兵"構成互文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尺兵寸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比喻微小的武力,通常用于形容極有限的軍事力量或手段。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典故來源:
    最早出自清代戴名世《八月庚申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原文提到王莽篡漢時“不用尺兵寸鐵而移漢祚”,形容其未動用武力即颠覆政權。
  2. 結構特點:
    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用于軍事或曆史語境,如“不費尺兵寸鐵”。
  3. 感情色彩:中性,客觀描述力量微小,無褒貶傾向。

三、擴展解析


四、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艾老八川白獸門柏台白鐵樹擺莊坌溢辯說冰舞憯恻藏府曹操豺聲襯褲蟲情大都憲東中鬥杓督郵煩散蕃滋革刬縆(緪、絚)孤苦伶仃賀書華腴夥頤簡選浄都進退兩難慷惋顆涷遼鶴六柄流行性乙型腦炎籠統論不定毛囊乃在牛螉搶灘秋深齊心取慮如恐不及三洲歌失度時祭衰節瞬華厮觑素膳貪竊體校土釜馱馬文氓西儲羲皇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