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變化治理。《周禮·天官·太宰》:“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賈公彥 疏:“嬪婦謂國中婦人有德行者,治理變化絲枲以為布帛之等也。”
(2).謂以德化治理百姓。《漢書·循吏傳》:“時少能以化治稱者,惟 江都 相 董仲舒 ,内史 公孫弘 、 兒寬 ,居官可紀。”
“化治”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變化治理
指通過調整或改革實現事物的有序管理,例如《周禮·天官·太宰》中提到“嫔婦化治絲枲”,即通過治理将絲麻轉化為布帛。
以德化治理百姓
強調通過道德教化而非強制手段管理民衆,如《漢書·循吏傳》記載董仲舒等人以德治聞名。
若需了解現代醫學中的“化療”,可進一步說明。
《化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化解和治理。在中文中常用于描述解決問題或解決困難的行為。
《化治》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土」和「水」。
「土」表示與土地或大地相關的事物,「水」表示與水流或水相關的事物。
根據規範字典統計,「化治」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8,其中「化」有4筆,「治」有4筆。
《化治》這個詞是漢語詞彙,源自古代漢字的演變和使用。在繁體中,「化」字和「治」字保留了相同的形狀,隻是書寫順序和部分筆畫有所調整。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化治》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化」字的寫法是「讠人一蔔」,其中「讠」為「言的古字形」,「人一蔔」表示在人的下方加一畫橫,「治」字的寫法是「一口用」,其中「一」表示一畫,「口用」表示在一個方塊上加一橫。
1. 這位領導在化解矛盾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治理社會問題。
1. 化解
2. 化妝
3. 治理
4. 治療
1. 化解
2. 解決
3. 消除
4. 處置
1. 放大
2. 惡化
3. 加劇
4. 擴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