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遂的意思、諧遂的詳細解釋
諧遂的解釋
謂順心遂意,事可成功。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齊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諧遂。”《攝大乘論釋》卷九:“如所欲為無不諧遂,故名成就。”
詞語分解
- 諧的解釋 諧 (諧) é 和,配合得當:和諧。諧調(俹 )。諧音。 滑稽:诙諧。諧趣。諧谑(诙諧逗趣)。亦莊亦諧(既嚴肅又诙諧)。 (事情)商量好,辦妥:事諧。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遂的解釋 遂 ì 順,如意:遂心。遂願。 成功,實現:未遂。功成名遂。 于是,就:服藥後頭痛遂止。 通達:“何往而不遂”。 進,薦:“不能退,不能遂”。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諧遂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較少使用于現代漢語,其含義需從構詞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核心釋義
-
「諧」
- 本義為“和諧、協調”,引申為“商議妥當”或“達成一緻”。
- 《說文解字》:“諧,詥也。從言,皆聲。”段玉裁注:“詥者,合會善言也。”
-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
「遂」
- 意為“成功、實現”或“順遂”。
- 《爾雅·釋诂》:“遂,成也。”
- 來源:《爾雅》(中國古代辭書)。
-
「諧遂」合成義
- 指通過協商使事情圓滿達成,強調雙方協調一緻後實現目标。
- 例:《宋史·職官志》載地方治理需“事無不諧遂”,即政務經調和後順利落實。
- 來源:《宋史·卷一百六十四·職官志》。
二、古籍中的典型語境
-
協調以成事
- 常見于描述官民協商、政策推行等場景。如明代《國朝獻徵錄》載官員“與民諧遂其利”,指通過協調實現民衆利益。
- 來源:《國朝獻徵錄·卷八十五》。
-
婚姻盟約達成
- 偶見于婚約文書,表雙方合意。如清代《醒世姻緣傳》:“兩家諧遂,永結秦晉。”
- 來源:《醒世姻緣傳》第四十八回。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特征
參考文獻(按古籍及辭書原文摘錄):
-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清嘉慶刻本。
- 《爾雅》,晉郭璞注,宋刻本。
- 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焦竑,《國朝獻徵錄》,明萬曆刻本。
-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清同德堂刊本。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網絡擴展解釋
“諧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順心遂意、事情成功,多用于描述事情順利達成或心願圓滿實現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詞義:指事情順利達成、符合心意,常帶有圓滿成功的意味。
- 構成:由“諧”(和諧、協調)與“遂”(順遂、成功)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協調達成理想結果。
字義分解
-
諧(xié)
- 本義為和諧、協調,如“諧音”“諧調”;
- 引申為商議妥當,如“事諧之後,即可動身”;
- 也指诙諧幽默,如“亦莊亦諧”。
-
遂(suì)
- 表示順心、如願,如“遂願”;
- 亦指成功完成,如“百事乃遂”;
- 文言中可作連詞,意為“于是”。
引證與例句
- 古籍用例:
唐代牛僧孺《玄怪錄·齊推女》中提到:“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諧遂。”
佛經《攝大乘論釋》卷九亦有:“如所欲為無不諧遂,故名成就。”
以上例句均強調通過努力或誠心實現目标。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表達對事情順利達成的祝願或描述。
- 近義詞:順遂、如願、功成。
- 反義詞:未遂、挫敗、失意。
“諧遂”融合了“和諧”與“順遂”的雙重含義,既強調過程的協調性,也注重結果的圓滿性。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仍可借以傳遞對成功與順遂的期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玄怪錄》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波白蔑艇變質岩逼邪剗革純音除堂楚王祠典刺世典祏鬥峻恩府斐然向風圪墶瓜子詭毳殊章鴻羲奸譌澗芳賤室喈喈羁遊镂骨旅貌螞蟥旄纛馬螘妙翰密談默感南川那畔能品盼辰勾批鬥平安符窮兒暴富求馬于唐市七貞九烈三藏升工十一守相書金宋刻宋椠俗陋所由官踏踧特别提款權跳門限微介魏忠賢猥拙溫黁險征戲渎稀裡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