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順心遂意,事可成功。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齊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諧遂。”《攝大乘論釋》卷九:“如所欲為無不諧遂,故名成就。”
“諧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順心遂意、事情成功,多用于描述事情順利達成或心願圓滿實現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諧(xié)
遂(suì)
“諧遂”融合了“和諧”與“順遂”的雙重含義,既強調過程的協調性,也注重結果的圓滿性。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正式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仍可借以傳遞對成功與順遂的期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玄怪錄》等古籍原文。
諧遂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構成:諧(讠)和遂(辶)。諧的拼音是xié,基本釋義是和諧、協調;遂的拼音是suì,基本釋義是達成、完成。
諧遂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論語·述而》一節中,孔子對諧遂有過明确的解釋。他說:“諧而不可鳴,遂可使聲。”這句話的意思是,音樂中的和諧不能被聽到,隻有達到了和諧,音樂才能發出聲音。
諧遂的繁體字為諧遂。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例如,諧遂的古代寫法可以用讠遂表示。古代的漢字寫法存在較多變體,這也是漢字發展的曆史特點之一。
1. 兩個樂器合奏時,音樂需要諧遂才能營造出和諧的氛圍。
2. 團隊的成員之間要相互協助,才能實現工作的諧遂。
3. 要使生活達到諧遂,就需要平衡工作和休閑的時間。
諧和、諧意、諧調、諧振、成功、圓滿
協調、和諧、一緻、配合、合拍
不和、不協調、不一緻、不配合、不合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