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沒世無稱的意思、沒世無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沒世無稱的解釋

死後名聲不能為人所頌揚。指死後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亦作“沒世無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沒世無稱是漢語成語,指終身默默無聞,死後也無人稱頌。其核心含義強調人生缺乏顯著成就或德行,未能留下值得後世銘記的名聲。以下從語義、典籍溯源及權威釋義角度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字義拆解

    • 沒世:貫穿一生,直至死亡。《論語·衛靈公》有“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指生命終結。
    • 無稱:無人稱道、贊美。“稱”即稱頌、贊揚,如《禮記·表記》“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

      整體釋義:終其一生未建立足以被後人傳頌的功業或德行。

  2. 情感色彩

    含貶義或中性,多表達對虛度人生的遺憾。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評某些詩作“沒世無稱,惜哉!”暗含批評之意。


二、典籍溯源

  1. 《論語》淵源

    語本《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論語》原文

    :孔子原意強調君子當憂慮身後無名,後衍生為對平庸人生的慨歎。

  2. 曆代用例

    • 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君子學以為己,不求人知,然沒世而名不稱,則無為善之實矣。”(朱熹集注
    • 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七:“古人求沒世之名,今人求當世之名。”體現名節觀的流變。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終身不為人所稱道。謂無美名傳于後世。”(漢語大詞典

  2. 《辭源(修訂本)》

    釋為:“至死無名聲。指一生無所成就。”(辭源線上

  3. 《成語大辭典》

    補充:“強調人生價值的缺失,警示積極作為。”(商務印書館,2018版)


四、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儒家“立身揚名”的傳統價值觀,如《孝經》言“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其深層批判在于:個體若未對社會或文化作出貢獻,則易湮沒于曆史長河。現代語境中,亦用于反思功利主義與人生意義的平衡。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論語》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四書章句集注》
  3. 漢語大詞典線上
  4. 辭源數據庫
  5. 商務印書館《成語大辭典》(ISBN 978-7-100-15832-4)

網絡擴展解釋

“沒世無稱”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演變

  1. 原始出處:
    源自《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原意是君子擔心死後名聲與德行不相稱。
  2. 後世引用:
    清代袁枚在《小倉山房尺牍》中寫道:“白駒過隙,沒世無稱,可為寒心刻骨也。”,此處引申為對虛度光陰的感慨。

用法與語境


示例與延伸


該成語多用于警示人珍惜時間、追求有意義的人生,或評價曆史人物的影響力。需注意其貶義屬性,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

奧說背水陣避仇閉合弊獄避遠暢意谄施程位誠貞遲挨赤玉舄春條賜绯雌蜂打博打爛帳鬥粟尺布堆垜場遁流反老還童剛風閣老關關積草屯糧饑凍綸告漫波慢滞美才氓俗目挑心招餒才濃香女人氣片鱗碎甲匹亞破國清照瓊華島三工官三言兩句三一回五一回善應繩幅水波不興稅項所職田穑通腸米通匪統屬托物外錢外應五陽香草醛嘯狖下趾惜墨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