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器名。 明 茅元儀 《武備志·器械三》:“右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異名有四,曰棒、曰棆、曰杵、曰桿。有以鐵裹其上者,人謂訶藜棒。”
诃藜棒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诃藜棒屬于棒類武器,主要用于戰場破甲或近戰攻擊。其名稱中的“诃藜”可能與表面結構相關(如鐵刺或蒺藜狀裝飾),而“棒”則指棍狀形态。根據《武備志》記載,它由堅硬木材制成,長度約四至五尺(約1.2-1.5米),表面可能包裹鐵皮以增強殺傷力。
部分資料(如)稱其為“拐杖”,但此說法缺乏權威依據,可能混淆了名稱相似的其他工具。綜合軍事典籍和史料,诃藜棒作為武器的解釋更為可信。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形制或曆史戰例,可參考《武備志》等古籍或兵器研究文獻。
《诃藜棒》是一個較為冷僻的詞語,其意思是“嘲弄、諷刺”。在中文中,詞語經常用來形容嘲笑和嘲諷他人的言語或行為。
《诃藜棒》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木”,其中“讠”是表示語言的意思,而“木”則是表示有關植物或木材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诃藜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名為“藜”的植物。藜植物在古代被認為是不結實的、站不穩的東西,因此被用來泛指那些善于嘲諷、諷刺他人的人。
《诃藜棒》的繁體字是「訶麗棒」。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诃藜棒》的古時候寫法為「訶麗棒」。
1. 他用《诃藜棒》來諷刺我,真是讓我不爽。
2. 她善于施展《诃藜棒》,總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诃藜棒》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诃藜:指嘲弄、諷刺他人的言辭或行動。
2. 藜棒:指用于諷刺、嘲笑他人的手段或方法。
3. 诃詞:指具有諷刺或嘲弄性質的詞語。
《诃藜棒》的近義詞包括:
1. 諷刺:指以嘲笑或調侃的方式表達對他人言行的批評。
2. 嘲笑:指以譏諷、諷刺的方式對他人的言行進行嘲弄。
《诃藜棒》的反義詞為褒義詞,例如:
1. 贊美:指對他人的優點、成就等表示肯定、稱贊。
2. 褒揚:指對他人的行為、品質等表示稱贊、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