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奸狡。《史記·高祖本紀》:“ 懷王 諸老将皆曰:‘ 項羽 為人僄悍猾賊。’” 宋 陸遊 《遊諸葛武侯台》詩:“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明史·奸臣傳·阮大鋮》:“ 大鋮 機敏猾賊。”
(2).奸狡之人。《後漢書·馬融傳》:“猾賊縱橫,乘此無備。” 宋 蘇轼 《與章子厚書》:“有猾賊十許人,一呼其間,吏兵皆棄而走耳。” 清 唐甄 《潛書·獨樂》:“﹝ 唐6*子 ﹞嘗讀《漢書》,至《嚴光傳》,勃然大怒,椎幾而起,投書於地,駡之曰:‘猾賊!我知汝折辱聖主,為 王莽 報仇者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九:“現在呢,小官僚已半文不值了,剝削方法換了,不做野蠻的強盜(督軍),就得做文明的猾賊(洋行買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猾賊漢語 快速查詢。
“猾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á zé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以上釋義綜合了《漢語大詞典》《史記》《後漢書》等典籍的記載,以及現代詞典的解析。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辭書。
猾賊是指行為狡詐、不義行徑的壞人,常常以欺騙、偷盜等手段獲取個人利益。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猾賊的首部是犬(犭),意為狗或犬類動物。賊的首部是貝(貝丶),意為貝殼。正是由這兩個部首組成了猾賊這個詞。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猾賊的筆畫數為15畫,其中犬部為4畫,貝部為11畫。
猾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形容那些經常使用欺騙手段、行為不公正的人。隨着時代的變遷,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那些狡猾的壞人。
猾賊的繁體字為「猾賊」,将簡體字中的「賊」換為「賊」,兩個字的意義相同。
根據《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的記載,猾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滑賊」。在這個寫法中,「滑」字意為狡猾、狡詐,與「猾」字相近。
1. 這個猾賊用偷換概念的方式騙取了很多人的錢財。
2. 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看起來和藹可親的人,他們可能是猾賊。
猾賊組詞:猾夫、猾婦、猾狗、賊眼等。
猾賊的近義詞有狡猾、奸詐、狡詐、陰險等。
猾賊的反義詞有正直、誠實、善良、正義等。
【别人正在浏覽】